并购中何以出牛股
1.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产生大量并购的阶段。
中国经济在经过高速增长以后,行业的增长从外延向内滔渗透面在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各种灰能需要消化,如]钢铁汽车行业产能过剥非常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并购来解决。
另外,让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提高集中度,也需要有并购。从表4-1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绝大部分行业的集中度都比较低。这意味着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避免陷人长期无序竞争状态,国家或企业都有动力促进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从而使集中度提高。
2.制度与法律环境的完善,为大规模并购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虽然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年年都会发生,但概率并不高,次数也不多。以二级市场的直接举牌为例,从1993年首次发生宝安举牌延中开始,到2005年末为止,举牌总次数也不过30次。
从原因上说,股权分置是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并不在市场上流通,导致被举牌的公司局限在飞乐音响等少数几家“三无”概念公司上,能被市场化举牌的公司选择面很小。而“三无”概念公司股权比较分散,即使有投资者想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收购,也很难通过市场化渠道获得控制权。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二级市场上发生的上市公司并购不可能很多。
导致过去二级市场上并购活动不活跃的,除了股权分置方面的原因,还有支持并购活动的制度与法规方面的缺失。虽然相关并购方面的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仍缺少对并购活动的强有力支持。而发展到现在,这方面的制度已经可以为大规模并购I的产生提供条件。
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确定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基本法律框架。结合2005年底(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收购办法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2006年以来,相继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这些并购新管理办法的出台,非常有利于证券市场上并购行为的产生,并为并购大牛股的出现莫定了基础。
2006年5月23日,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办法》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做出重大调整,将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制度,调整为强制性要约方式。收购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决策,自行选择向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全部股的全面要约,也可以通过主动的部分要约页式取得公司控制权。这些,都对二级市场并购活动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规定外资可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于已完成股改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股份。这无疑为外商对上市公司的并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对一些业绩好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自已在这个行业里的地位,迅速地成长为蓝筹股。而对绩差的公司来说,则可以通过并购改善公司的业绩,从而形成总体的升级和转换。由此,无论是并购方还是被并购方,产生大牛股均不难理解。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97至1904年间,在这七年中,美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并控制了全国工业资本的40%。这次以横向并购为主的浪潮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垄断利润。
日本光在1969年并购企业数就高达1163起,并且大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钢铁工业为例,日本两家最大的钢铁公司八幡公司和富士公司,在1970年进行了合并,组成新日本制铁公司,新公司的钢铁产量占日本钢铁总产量的42.8%,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公司。在汽车工业方面,日本两家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和日产汽车公司在经过大规模并购后,其汽车总产量在1971年占到了全国汽车总产量的62.3%。
再看印度,虽然整体经济上印度的发展落后于中国,但印度较为开放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比中国更为开放的外资并购政策,为印度孵化了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如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公司( Infosys)和维普罗公司(Wipro) ,制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兰巴克西公司(Ranbaxy)和雷迪博土实验室(Dr Reddy's Labs)等。这些公司在国家投行的帮助下,在近年来的全球并购大潮中非常活跃。就在2005年,印度企业海外并购价值达到29.1亿美际。收购了比利时IDoc Pharm6制药公司、英国泰特莱茶叶公司等一批有相当竞争办的跨国公司。
有全球化并购浪潮的支持,在日益开放的中国证券市场上,今后出现些从并购中日益做大的中国上市公司,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对投资者而言,则可以从这些并购活动中获取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