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批次产量超过300万剂,量产后年产能达1亿-1.2亿剂。5月30日,北京生物制药研究所车间全面消毒后将正式进入生产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的建成填补了国内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在疫苗领域的生物安全空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药品和疫苗研发生产意义重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冠灭活疫苗预计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于4月15日完成了车间的建设,经过国家级生物安全专家的现场初步评估,建设标准和质量水平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创造了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建设的“火神山”速度。此外,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建设预计将于6月底或7月初完成。届时中国生物两个研究所加起来,年产能可达2亿剂以上,保证新冠灭活疫苗的可及性。
据了解,4月12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相关临床试验同步启动。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再获临床试验批件。
截至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均已完成I期II期入组,共2000余人接受了疫苗注射。
“已有临床数据显示,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均远低于已上市各类疫苗。据悉,临床试验分为三期,完成I-III期临床直至上市,预计最快需要到今年底或明年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为验证新冠灭活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助力新冠灭活疫苗的早日上市,国药集团还进行了疫苗预测试。鲜为人知的是,首批以身试“毒”的志愿者竟然是包括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党委书记朱京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段凯,武汉血液制品公司党总支书记李策生等在内来自国药集团各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刘敬桢表示,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对最终战胜疫情至关重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把疫苗研发作为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在工艺成熟稳定、质量标准可控,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大规模人群使用的经验与条件的灭活疫苗研发上重点发力,并取得可喜成果。
对于新冠灭活疫苗的研发难点,杨晓明认为有两点。首先,此次的新冠病毒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出现,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其次,它的传染性、致病性、毒力等均无参考标准。“即使针对这样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病毒,也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杨晓明表示,“企业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服务的重要枢纽,一个新的技术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需要通过企业去实现。”
据了解,中国生物目前承担了全国80%计划免疫疫苗的供应,努力践行着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而在此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以及新冠灭活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生物急党之所急,急国家之所盼,急人民之所需,迎难而上攻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