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股市分析]乌云再大也有金边 重归均衡配置(附4月金股)
1、蒙牛年报告一段落,我们预计两强基本面一季度有较大差异,这可能归因于两强各自战略和策略的不同导致,主要体现在品牌宣传方式、聚焦产品和渠道效率方面,短期优势在伊利端。这种不同导致了两强的投资策略的不同。简单来说,投资蒙牛建议从长期净利率提升空间角度,结合当前仅20倍考虑(接近前期最低点)当前买入。而投资伊利建议尽快买入,年报和一季报我们预计均至少符合预期。市场对伊利季报有预期差,我们当前仍维持此前观点,一季度预计有望持平,利润预计下降10%-20%。从收入角度来看便有望超预期。
2、从全年角度来看,伊利收入目标(1000亿)、利润率目标(扣非后6.3%,我们拍整体净利率7.4%)相对刚性,内部要求务必完成,类似我们之前强力推荐海天逻辑,在年报未披露之前很难想象公司对全年的乐观。我们认为伊利将对外传达出和蒙牛截然不同的预期。而在此之前将是好的买入点。
3、整体来看,乳业全年将呈现上半年保收入,下半年逐步保利润的趋势,而本应今年显现的趋缓只不过经历了一次坐山车而已,迟早会到来,最差的时机即是最佳的长期布局时点。从食品子行业1月份全国动销数据来看,大部分增速都已经是近年最高(不仅是基数原因),消费升级内在驱动力仍在,建议尽早布局伊利(当前23倍)。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伊利19-21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02.9亿元/1003.0亿元/1113.0亿元,分别同比+13.5%/+11.1%/+1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6亿元/74.0亿元/85.5亿元,分别同比+11.2%/+3.3%/+15.6%;EPS分别为1.17元/1.21元/1.40元,对应PE分别为25X/23X/21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奶价格过高;费用率提升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海天味业推荐逻辑
1、渠道反馈打款进度:根据渠道反馈测算一季度收入有望至少达到个位数增长。以上均为一季度海天在餐饮端6成动销受损下通过渠道压货完成。这便继续超出市场预期。
2、渠道库存:当前全国库存预计1.5-2个月,现代和线上渠道库存正常,压力主要在餐饮渠道(预计4月餐饮行业才恢复),库存略高。
3、终端动销:根据我们全国24省终端数据反馈,1月份海天酱油+23%增速,蚝油+42%增速,预计为基数和节前因素推动;2月份终端调研来看较同期水平下降,3月份在餐饮逐步微弱回暖下预计销量有所恢复。
4、费用投放及份额提升:(1)渠道反馈2月底开始不限量对餐饮渠道大包装产品给高达6%的费用投入(往常2-3%);(2)把给经销商全年费用预算前移到2-3月。因李锦记等对手并无明显动作(李锦记还下调目标),海天坚持不调目标还立刻加大费用投放,预计将在3-4月略抢占对手的餐饮渠道份额。
5、当前观点:年报披露全年预期15%增长,利润18%增长,收入目标维持高增长的前提是公司对后期目标的乐观,同时这种乐观还是建立在一季度疫情受损而后期需要去库存的基础上(因份额加速抢占,使得这一全年预期有望达到)。当前市场对于海天一季报收入预期逐步升温,由最开始的下降预期,提高到可能持平,当前继续在提升,不断增长对全年目标完成的预期。增速稳定的前提下估值将极大可能继续得以修复,当前49倍,估值较前期有所抬升,但仍然有空间,后期预计将大概率继续攀升。短期看20%以上空间,强推买入。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年收入分别为228.1亿元/263.5亿元/305.1亿元,同比+15.2%/+15.5%/+1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3亿元/75.6亿元/88.0亿元,同比+18.2%/+19.5%/+16.4%;对应EPS分别为1.95/2.33/2.7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3/45/3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原材料价格变动;食品安全问题。
短期业绩修复,长期稳定发展。2019年由于321响水爆炸事故,公司淮安车间和南京车间开工情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2019年2季度开始,业绩有所下滑,公司2019年2季度、3季度、4季度业绩分别为2336万、2335万和2823万元,2019年12月份,公司淮安车间复产,根据公司2020年1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1季度盈利4500万-5500万,我们认为公司淮安车间的复产将带来短期的业绩修复。
公司长期成长看好。公司淮安国瑞400 吨HPPA 及600 吨HPPA-ET 项目、中旗作物300 吨氟酰脲原药及300 吨螺甲螨酯原药项目、江苏中旗作物500 吨甲氧咪草烟及500 吨甲咪唑烟酸原药项目均已2019年上半年建设完成,根据公司2019年报,这些项目均已投入生产,预计2020年正常生产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长。
国际农化巨头整合带动供应商整合,公司未来订单有望进一步增加。2017年开始,国际农化巨头相继开启了整合之路,随着下游农化巨头不断整合,产品的原有供应商亦将呈现逐步集中态势。公司原来的主要合作客户是陶氏益农,2017年陶氏和杜邦完成合并交易,分拆出各自的农化业务板块创建了独立公司科迪华。科迪华于2019年6月份独立上市,2018年科迪华实现营业收入142亿美元,占种子和作物保护市场的14%左右,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农化公司,公司作为原陶氏益农供应商,随着科迪华对原陶氏杜邦供应商的整合,公司未来有望在科迪华获得更多订单。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3.72亿元和4.22亿元。成长性向好,短期市值看到60亿。
风险提示:全球农药需求下滑;农药产品价格下跌;产能建设及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1)18年初新大股东沙钢入主,通过财务去“水”,积极重整,甩清历史包袱,实现轻装上阵,经验管理改善显著,19年业绩预告2.2-3.2亿元。
2)公司国内军工材料的老牌龙头企业,核心产品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国内规模第一,市占率80%以上,处于绝对领先低位。按公司目前产品结构和产能,合理利润空间应该在4-5亿元。
3)由于历史问题导致目前市值被大幅低估,与高温合金可比公司普遍50-60倍估值比较,有较大提升空间。
4)随着利润正常释放,市场有望重新给予公司合理定价。预计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4.46亿元,同比增长35.2%、31.2%,对应PE分别为21.2倍、16.0倍。给予公司2020年30X估值,目标价市值100-120亿元;考虑未来扩产预期,中期市值150亿以上,翻倍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一是是目前在高猪价预期下扩产复产的主力军主要是规模型集团企业,疫苗需求量回升;二是下游养殖业规模化率大幅提升、市场化改革都在推动行业扩容,因为散养户在疫情防控、资金实力及管理水平相对较弱,在疫情情况下会大量去化,养殖业规模化提升将带来疫苗渗透率提升,行业向市场化发展会推动疫苗单价的提升。
公司层面:补齐口蹄疫、禽流感两大强免疫苗资质,高研发投入铸就多产品转化;去年四季度公司收购南京梅里亚拥有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产品的生产资质,今年公司将会推进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三级改造,今年一季度公司和中牧合作的中普生物已经拿到了口蹄疫OA二价灭活苗的产品批准文号,后续产品落地将主要走市场化销售;同时公司掌握成熟的基因工程苗技术,产品力领先有望充分受益,目前新品圆副二联等也在持续推出,后续公司在研发的口蹄疫基因工程苗伪狂犬等潜力单品也有望上市带来业绩新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高研发投入+多产品布局,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研发落实业绩,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1.71/1.93亿元,EPS分别为0.45/0.53/0.59 元/ 股,给予目标价21.66元,对应2020年为40倍PE,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养殖行业波动、疫病风险、新品销售不及预期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府招标采购政策变动的风险、人才流失风险。
医药|袁维—迈瑞医疗、普洛药业
迈瑞医疗推荐逻辑
公司是国内医疗器械综合龙头,产品布局优势突出,不管在国内市场进口替代还是海外突破立足方面均有望占得先机;
公司生产的监护仪、呼吸机、血球诊断等产品在本次疫情中需求提升,2020一季度和全年有望迎来业绩提升;
在疫情后的卫生事业持续建设和发展中,公司受益于基层医疗建设、分级诊疗、重症医学建设、公共卫生建设、生物安全建设等进程。
预计20年-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65、70.45亿元,分别增长23%、22%。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相关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经销商模式风险。
普洛药业推荐逻辑
做精原料药,业务稳定增长:公司定位:公司为国内原料药龙头公司,2018年西药原料药出口排名全国第3,公司在美国拥有21个DMF(国内企业排名第6),环保、质量基础扎实;公司现有七十余个在销售品种,其中销售上亿的品种有十余个。3个核心品种羟酸系列、D酯、沙坦联苯具有全球话语权,头孢克肟、金刚烷胺、(伪)麻黄碱等原料药占有重要市场地位;原料药业务稳定增长,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
做强CDMO(合同研发生产服务),将成增长亮点:公司CDMO业务规模约为7.22亿元,具备“合成+发酵”双轮驱动,以高端兽药为核心,与硕腾、默克等头部兽药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客户粘性强、盈利能力高;兽药相对于人药具备长生命周期,2020年预计开始高速增长。
做优制剂,公司研发思路清晰:承接原料药优势,一方面抓住带量采购改革红利(左乙拉西坦片全国扩围中选,后续品种持续推进),一方面布局高壁垒品种待2021年放量(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ANDA获批)。
管理层换届后提质增效,激励到位:2017年管理层换届后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重复部门整合,优化员工结构、提质增效,人均创利快速提升;控股股东及高管频繁增持彰显发展信心,2019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到位。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别为0.62/0.77元,对应PE 31/2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药价格下行风险;猪瘟持续延长风险;环保、质量风险;汇率风险;乌苯美司调出医保目录导致销量下降风险;减持风险等。
中公教育2019全年实现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47%,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53%,远超业绩承诺。中公教育作为招录类职业教育龙头,我们认为其具有强大的工业化管理能力,突出的品牌效应,头部地位有望持续加强,疫情影响下行业整合速度可能会有所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受到复工时间和部分考试时间延后因素影响,部分线下课程延后,我们预计一季度业绩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但因为中公教育是一种“刚性非日常培训”,所以同样的需求,疫情后会有所补偿的,预计全年业绩受影响相对较小。
短期增长看点:2020年国考招录人数为24128人,同比增长66%,出现大幅回升,行业整体市场边际向上。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较2019年同比增加40万人,达历史新高。2020年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相较2018年研究生扩招幅度超过22%(2018年85.80万人,其中全日制73.93万人)。同时,教育部表示将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比如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同时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考研业务是中公教育目前成规模业务中发展最快的模块之一(综合序列),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此外,整体稳就业的环境下,中公教育多项其他业务(教师序列-教师招录、综合序列-军队文职等),潜在需求也有望持续增强,核心资产建议重点关注。
长期增长看点:①中公教育所处赛道是“模糊且重要”的培训领域,马太效应非常明显;②工业化运转,大后台小前台,管理体系优势显著,利润率有望提升;③横向扩张细分领域值期待;④纵向覆盖低线城市,需求广泛且深入,下沉能力强;⑤中公教育的主要需求来源,在于参培率的提升。对于质地足够好,增长足够确定的品牌消费品公司来说,持有时间足够长,即使不考虑估值上涨,涨业绩也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4.2/162.1亿元,同比增速35/30%,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24.5/32.1亿元,同比增速36/31%,20-22年对应pe水平分别为55/4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政策风险;招录人数下滑等风险。
电新|邓伟—恒华科技
恒华科技推荐逻辑
1)三项主营业务均受益多项预期反转,电力物联网重新被明确作为重点建设,增量配网具体政策出台,电网总体投资有望超预期。2月7日国家电网党代会和国网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均明确提出要权利推进电力物联网高质量发展,并重申其发展的重要性和高规格,公司基建数字化软件(已有数千万订单)、三维设计软件(2019年全年100%+增长)将继续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同时增量配网改革释放积极信号,国网明确提出加大配网建设,公司配售电业务有望触底反弹。最后国网再次释放诸多“强投资”信号,因此我们认为2020年国家电网实际投资额完全有可能大幅超过年初设置的4080亿的投资预算。
2)中交信息收购进展较顺利,BIM业务有望取得快速发展。中交信息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收购进程,目前国资委待批,进展较为顺利。本次引入国有资本,利于公司加速成为全球知名BIM及智慧基建领域知名公司。以BIM为核心技术打造的智慧基建解决方案已在国网具备较强竞争优势,本次引入中交集团将利于公司进一步将电网BIM向交通等多行业进行加速拓展,提升BIM及基建管理信息化领域自主可控能力。此外中交信息、中交集团作为“一带一路”生力军,将协助拓宽公司全球化销售渠道,嫁接全球优势资源,提升国际化行业标准参与度。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参考2019-2021年公司和中交信息对赌归母净利润(3.53亿、4.24亿、5.08亿,大概率2020年开始正式考核,涉及赔偿指引意义高),我们判断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4.1亿、5.1亿,2020-2021年EPS分别为0.67、0.84,对应最新收盘价PE分别为19x、15x,估值处于历史绝对底部。给予公司30x-35x估值,2020年目标市值125亿-145亿。
风险提示:电网信息化投资不及预期;公司应收账款大幅上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