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科创板开板次日,走势急剧分化。
至当日收盘,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仅有乐鑫科技、南微医学等4只个股上涨,剩余公司全部下跌,平均跌幅达到11.35%。
毫无疑问,22日开板首日追高买入的“淘金者”们迅速被套,而借此机会做起“过河摆渡”生意的部分私募,虽然错失了产品净值暴增的机会,但是风险要小许多。
“已经对于科创板开板后市场走弱有所预期,所以近期的操作思路便是瞄准中报增长确定的白马股、科技股,在焦点集中在科创板、其他板块回调时,分批建仓。”华南一位私募人士23日介绍称。
成都一家私募则将目光瞄向了科创板的“影子标的”,即寻找与科创板同行业、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前者的A股公司。其逻辑在于,科创板上市初期的上涨,或为相关标的带来一定估值支撑。
这对于与科创板失之交臂的投资者来说,不妨提供了一些新的投资思路。
增量降温,存量崛起
满屏都是科创板,用此形容上市首日毫不夸张,直到23日作为“存量”的科技股崛起,科创板才稍有降温。
数据显示,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换手率达到77.78%,合计成交额为480.1亿元。
当日,沪指下跌1.27%,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则分别下跌0.63%、1.69%。虽然科创板个股上市首日涨幅让人意外,但是上述一幕尚在市场预期之中。
“整个A股市场仍然处于存量博弈当中,沪深两市成交量合计不过3000亿元左右,远远低于4月破万亿的水平,流动性明显下降的背景下,说明并没有增量资金参与。”西藏琳琅投资总经理王琳23日分析称。
在他看来,科创板上市初期的高波动性、高价差,必然会吸引不少“交易型”的资金进场参与。
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前期因突发事件连续暴跌的新城控股反弹力度十分有限,同时已经就质疑作出回应的大族激光本周也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
“放在以往,这类标的经历过短时间连续下挫后,多会受到交易型资金的关照。”王琳称。
7月22日晚间的一份科创板投资者类型统计数据也显示,除南微医学外,其余24股获自然人账户买入占比均超90%。
加上龙虎榜上集中卖出的机构席位,以及扮演着接盘方的游资营业部,无不显示出交易型资金在向关注度最高的科创板转移。
正是基于上述预期,部分私募才做出了逐步建仓科技股,以及科创板“影子标的”的交易策略。
而从23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上述交易策略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科创板个股走势分化后,热度明显下降,如平均换手率从77.78%降至36.5%,成交额总和从480.1亿元降至228亿元。
反观半导体、5G等板块的科技股,当日则重新迎来资金关注,康强电子和奥维通信等多只个股涨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科创板前五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不排除交易型资金继续进场搏杀的可能,进而为科技股及白马股带来新的买入机会。
“影子策略”长期待考
交易型资金的流动只是变量之一,决定中长期股价运行的关键仍然在上市公司自身,尤其是在当前上半年业绩逐步揭晓的市场里,更为重要。
而就前述私募提及的几个板块来看,中报业绩仍然存在不小差异。以白马股集中的食品饮料行业为例,上半年多数实现了同比增长,但是已经披露中报的白酒企业可能由于2018年基数过高原因,中报利润增速均出现一定下滑。
其中,水井坊最为明显,2018年中报利润增速为133.59%,今年同期为26.97%。加上白酒年内涨幅过大,此时加仓显然并非好时机。
科技股中的计算机、通信两个板块,至7月23日收盘时,前者中报预增家数为85家、预减家数为51家,后者预增、预减家数基本相当,均为30家左右。
不过,单纯从行业划分上看,尚无法对整体业绩作出定论,只能进一步追踪细分产业链及企业层面,个体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而从23日,交易型资金掉头追逐的板块来看,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芯片、5G和光刻胶等概念板块。
相比之下,追踪的科创板“影子标的”的策略,更为有迹可循一些。
“科创板上市个股所属行业很集中,多为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不妨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已经上市,并符合持续增长条件的投资标的。”王琳称,这类对标科创板的企业也可以享受到一定估值支撑。
数据显示,包括首批25家企业在内,科创板共有35家生物产业类企业,其中涉及VID(体外诊断)的硕世生物、浩欧博生物、热景生物和普门科技等多家公司。
反观已经上市的A股VID行业,则云集了作为行业龙头的迈瑞医疗,以及科华生物和迈克生物等多只标的。
值得关注的是,已经上市的VID行业标的,今年中报净利润仍然维持了20%左右的增速。纳入统计的9家企业中,仅有利德曼一家同比出现下滑。
如今随着硕世生物等一批公司登陆科创板,加上仍在持续增长的中报业绩,已上市的VID企业同样有望获得资金的关注。
不过值得商榷的是,科创板刚刚上市两天,市场仍未寻找出一个合理价格出来,其对“影子标的”的支撑效果尚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