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业绩的隐形“杀手”,商誉一直被资本市场所重点关注。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目前上交所受理的110家科创板IPO企业中,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有22家企业存在商誉,其中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产业集团”)暂列“商誉王”,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商誉值高达10.91亿元。在上市公司2018年频频踩雷商誉减值的背景下,IPO企业存在的商誉问题恐将被重点关注。
22企业携商誉闯关科创板
截至目前,上交所共受理110家企业的科创板IPO申请。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上述110家企业中,有22家企业截至2018年12月31日存在商誉。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硅产业集团、昊海生科、中国通号、天合光能、九号智能以及南微医学6家公司的商誉值超亿元,分别约为7.34亿元、3.32亿元、3.05亿元、1.53亿元、1.32亿元以及1.11亿元。
此外,世纪空间、华熙生物、先临三维、久日新材、广大特材、海尔生物6家企业的商誉值超千万,分别约为7758万元、7299万元、6876万元、4203万元、2439万元以及1493万元。鸿泉物联、瀚川智能、交控科技、安恒信息、诺康达、安博通以及卓易科技7家企业的商誉值超百万,分别约为861万元、814万元、212万元、212万元、206万元、188万元以及118万元。
22家企业中剩余的中国电器、华特股份以及中科星图3家企业的商誉值则均低于百万,分别约为85万元、78万元以及72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在已受理的110家企业中有部分公司已经披露了2019年一季报的财务指标,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对比发现,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与截至2019年3月31日,有两家公司的商誉值发生了变化,其中硅产业集团的商誉值从7.34亿元升至10.91亿元;中国电器的商誉值从85万元升至177万元。
硅产业集团暂列“商誉王”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截至2018年12月31日还是截至2019年3月31日,硅产业集团目前均暂列22家企业中的“商誉王”。
根据硅产业集团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上海新晟、新傲科技、Okmetic三家控股子公司实际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硅产业集团均是在报告期内取得了上海新晟、新傲科技、Okmetic三家公司的控制权,随着并购的完成,硅产业集团账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商誉。其中截至2019年3月31日,硅产业集团合并报表商誉账面价值约为10.91亿元。硅产业集团对此表示,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并购Okmetic和新傲科技形成,若未来宏观经济、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对Okmetic和新傲科技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在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一季度硅产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7亿元、6.94亿元、10.1亿元以及2.7亿元;而在报告期内,硅产业集团实现的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均为负值,分别约为-9081.32万元、-9941.45万元、-1.03亿元以及-2039.36万元。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硅产业集团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恐遭监管层重点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存在大额商誉的IPO企业恐将被重点关注。
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誉是在企业溢价收购资产时形成的,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的商誉,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这也意味着企业收购资产形成的商誉最终将导致公司面临商誉减值风险,吞噬公司利润。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对利润造成的冲击就可能越大。”许小恒如是说。
而在2018年上市公司频频爆雷,商誉减值就成为了主因,不乏一些企业因踩雷商誉出现了业绩大“变脸”、上市首亏等。“在2019年许多上市公司自曝2018年全年商誉减值业绩‘地雷’的背景下,预计监管层对IPO上市过程中的商誉问题会更加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对于产生商誉的并购行为,许小恒则指出,持续的并购对于企业而言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在推高业绩的同时,企业并购会增加财务负担以及财务风险,增加收购成本和税收负担,并购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企业应高度警惕商誉过度减值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