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黄生看金融> 黄生看金融:今天,大利好突然到来

黄生看金融:今天,大利好突然到来

2018-03-07 13:54:21  来源:黄生看金融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2分钟的时间

黄生看金融:今天,大利好突然到来

时间:2018-03-07 13:54:21  来源:黄生看金融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1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的这首千古名诗,尤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将万物转换说得如此云淡风轻,真的是大师。

而对于这种转换,用于形容这两天的金融市场也说得过去,昨天还山重水复疑无路,今天就柳暗花明又一村。

昨天,整个香港市场,内地的银行股大跌,香港恒生指数也大跌2%以上,可谓惨淡。

今天,中国股市大涨,香港恒生指数也是大涨2%以上,内地的银行股也是大涨。

短短两天时间,简直完全换了人间,让人慨叹世事变化太快,很多人无法明白。

其实,昨天内地银行股大跌,那是因为出了一个重要的利空,只是这个利空非常隐晦,很多人没有明白,但是市场却感受到了。

就是中国2018年预计货币增速和2017年持平,也就是说2017年的M2增速在8.2%,这是一个很低的增速了。

而2018年M2增速和2017年大概持平,就是也在8.2%左右,继续维持低速增长。

我们知道M2的增量等于基础货币增量加银行信贷增量,也就是基础货币和新增信贷衍生货币之和。

这些年中国的基础货币,主要构成为外汇占款,但是这一基数在这些年变化不大。

也就是说,中国这几年M2增量主要来自新增人民币信贷,M2增速高,那么人民币信贷增速也就会高。

M2增速低,那么人民币信贷增速也就低,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彼此依赖非常紧密。

如果2018年M2增速保持在8.2%附近,那么人民币新增信贷的增速也就不会太高,这样一来,对于银行股肯定是利空。

昨天的银行股大跌,然而今天就迎来大涨,并带动香港股市大涨,不但香港股市大涨,A股也大涨。

今天香港恒生指数大涨2%以上,A股上证指数也超过1%,其中银行股普遍上涨,只有少数几只小幅下跌。

不但股市上涨,连国债期货市场也是大涨,今天中国十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大涨近0.4%,创下两个月新高。

那是因为今天监管部门颁布了一个对银行的大利好,那就是调整了贷款损失的拨备比例。

这其中包括了两个部分,无论哪个部分,对于现在的银行股都是非常大的利好,上涨也就不足为怪。

一是将坏账拨备覆盖率由过去的至少150%调整为120%至150%,降低了银行的坏账拨备覆盖率,那么银行的利润就可以释放。

二是将贷款拨备比由之前的2.5%调整为1.5%至2.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下调,对于银行有着非常大的刺激作用。

我们知道,上面的拨备要求,是过去逆周期的产物,当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大量的热钱涌进中国。

中国的银行信贷连年高速增长,利润也是大跨步式增长,为了约束当时的银行,为未来的萧条周期打下更好的基础。

当时大幅度提高了坏账拨备覆盖率,为了防止未来可能爆发的坏账,大幅度要求提高贷款拨备比,高达2.5%。

当时这个规定,本来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中国的银行必须为贷款备足2.5%的拨备,这个比例之高,让人吃惊。

当然,这个规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就是中国的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大型银行是全世界抗风险能力最强的。

现在的银行业已经过了宽松货币时代的高速扩张期,逐渐进入了常态,甚至可以说进入了另一个周期。

随着美联储五次加息的到来,还有正在进行的缩表,中国的银行业必然会采取一定的对冲行为。

过去我们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拨备比,是为了对冲大量热钱的涌入,防止新增贷款过于高速增长。

那么随着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很多资本开始流出,我们就可以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拨备比进行对冲。

现在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全世界最高,坏账拨备覆盖率全世界最高,高达180%。

客观上说,这说明中国的银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稳健的,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银行的发展。

因此,从去年开始,存款准备金率也开始了逐渐下降,往往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然后再普遍降准。

并将降准所释放的资金,定向投放到了实体经济领域,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

现在调整坏账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比,这倒是第一次,从宏观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到给银行松绑,这个过程终于完整了。

接下来,银行的扩张能力是比较充足的,同时也能在下行周期释放利润,对于股价来说,也是个利好。

在这之前,实际上还对银行松绑过一次,就是废除贷存比,当年废除贷存比,理论上释放的银行流动性太大了,约达到了7万亿。

也就是在当年,中国的房价猛涨,后来不断的加大调控力度,才将房价遏制住。

我一直认为当年废除贷存比虽然用意是好的,但是力度太大了,导致了银行拼命放贷,一时间流动性极其充裕,房市泡沫加大。

如果当时逐渐放松贷存比,比一次性废除要好得多,或者不废除贷存比,而下调银行的坏账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比,可能要好得多。

因为废除贷存比,是加杠杆,而下调坏账拨备覆盖率只是释放利润,客观上会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这反而是变相降杠杆。

当然,客观上来说,会促使银行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进入信贷相对紧缩。

不仅仅是中国在给银行松绑,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给美国的银行业松绑,要求修改沃克尔规则。

美国次贷危机后,大量的银行倒闭,后来经过美联储多次注资和购债,美国的银行业终于恢复稳定。

但是,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银行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风险,最终导致风险失控。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重演,沃克尔规则横空出世。

沃克尔规则对于银行的约束是非常严厉的,让很多美国的银行和华尔街抱怨不已,尤其是禁止美国的银行自营交易,更是动了华尔街的利益。

特朗普上台后,表示要废掉沃克尔规则,但是后来经过反复的博弈,最终没有废除,而是表示要修改。

其实,真正的意义就是要放松监管,尤其是可能重新允许银行业自营交易,这也是讨好华尔街之举。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特朗普认为,对美国的银行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但是外国的银行业却在高速扩张,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

这会导致美国的银行业在全球不断的后退,而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不断的扩张,这会导致美国的银行业在全球竞争中落于下风。

为了让美国的银行业重新对外扩张,特朗普对沃克尔规则的痛恨就可想而知,放松监管,让其对外竞争,可能是华尔街和特朗普心里的真实想法。

很显然,现在全球金融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那就是央行退,商业银行进,一退一进之间,完成了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

之前,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席卷全球,那个时候,是全球的央行包括美联储不断的印钞,然后去承接市场上的债券

而商业银行当时不断的被动、主动信贷紧缩,不断的寻求注资,不断的抛弃流动性好的资产。

等于是当时各个国家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扩表,为商业银行的危机买单了,让商业银行度过了当时的危机。

现在危机已经过去,世道相对平稳,美联储等央行要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要缩减资产负债表,要将当年购入的债券抛售。

这个时候,就要给商业银行松绑了,让这些商业银行去给央行缩表接盘,承接其抛售的债券。

十年过去了,又一个轮回,一个周期过去了,新的周期来了,在我们迎接这个短暂利好的同时,不要忘记十年前的那次危机。红花绿叶春意早,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夜静书写,此情深处,一片丹心!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