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又做了其他一些图形,感觉比较靠谱的是前面技术篇里详细说明的四种图形。
在依据技术面操作了很长时间以后,一个尖锐的问题浮现出来,那就是买进的股票能不能“守”的问题。
根据技术面进行操作,成功的就不说了,顺利完成一次战斗,获得一些战利品。但也会经常碰到另外一些情况,按形态买入的个股没有按照预期运行,而是磨磨唧唧没有动静,甚至向反方向运行,或者个股想有所表现但大盘往下走,导致个股不能按照预期运行。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是继续坚守还是认赔离场?
如果认赔止损,前几次操作的利润就可能被吃掉。形成“忙乎不赚钱”的格局,接下来,我们以10次操作为一个周期来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前面说过:如果10次操作有8次盈利,那么这个周期总的来说就是赚钱的。如果操作有7次盈利,基本上算是打个平手,帮证券公司打工。如果只有6次或者6次以下盈利,那么这个周期就是亏损。为什么呢?因为亏损时本金要大些,绝对金额就大些,而涨上去的本金小些,利润部分就要小一些。
比如,股价从100元跌到50元,亏损50%,而股价从50元涨到100元,必须要涨100%,所以,如果在一个周期里止损达到3次,这个周期基本上就算白干了。如果止损超过3次,那么这个周期就是亏损。
那么反过来想,如果坚守呢?如果坚守,股价固然可能涨回去,赚钱的机会还在,但股价会不会继续下跌,从而使自已受到更大的损失呢?散户怕的就是这个。
如何避免出现重大损失的可能?
经过反复地摸索、总结,我发现,当我买入的股票有较好的基本面,我守仓的底气就足得多,而当我买入的是基本面很差的股票时,我就很害怕。于是,我突然有了领悟:既然害怕,为什么要买呢?买入基本面很差的股票,其实就是在赌博!而赌博是赚不到钱的,正所谓“十赌九输”。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开始认真研究自选股。花大量时间来研究个股的基本面,诸如公司的行业背景,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技术壁垒,发展前景,等等。一项一项仔细研究,最后建立自己的自选股股票池。由于池子里面的股票都经过精挑细选,所以各个公司的基本面都了如指掌。我的自选股大约有30-50只股票,我会长期跟踪这些股票情况,比如季报、年报,平时的发展动向,经营计划,并购情况等等。每次出新的公告就关注,分析公告对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我认为,一个职业股民最多也就能同时跟踪这么多股票了,如果再多了,可能就会关注不过来,就像在田里抓鱼,满田的鱼活蹦乱跳,最多只能够用两手各抓一条鱼,如果这条也想抓,那条也想抓,最后就是狗熊掰棒子的结局。如果同时关注的股票太多,自己对自选的股票就会感到陌生,--旦陌生,自选股就失去了意义,因为陌生使你不敢相信。如果是一个非职业的股民,时间更会少很多,或许关注的股票只能在20只以内。
建立自选股以后,我就只在自选股里面寻找操作的目标。一只股票操作结束,就在自选股里面另外寻找处于买点形态的股票操作。如果买入之后,股价没有按照自已的预期运行,就毫不犹豫地坚守,直到获利为止。
这样做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一是不怕。由于自己对所买的股票进行过仔细的研究,股价跌了不会感到害怕,因为知道它的价值。股价是随着价值波动的,这就好比遛狗,人就是价值,狗就是股价。狗经常会变动位置,有时跑到人的前面,有时跑到人的后面,即使跑远了也会回到人的身边,不会跑得无影无踪。
二是极大地提高了成功率。由于总是赚钱了才卖票,亏钱不出,当然成功率非常高。从2007年以来,我基本上没有亏钱卖出过股票。我认为,亏钱出票只有两种情况,第一,基本面出现重大改变,也就是不幸遭遇黑天鹅事件的时候。第二,大盘见顶,面临由牛转熊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还要在第一时间出局。除此以外,我找不出任何需要割肉的理由。少了割肉,成功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是稳定获益。如果每次操作都能够盈利,那么在股市的收益就开始变得稳定起来,也就是从股市稳定地赚钱了,再换句话说,股市就成了一部提款机。当然,这个提款机是有脾气的,什么时候能够取要看它的脸色。我们要做的就是搞好资金管理,在大盘向好的时候留下一定的利润,存入卡里,永远不进入股市。大盘越好,留存比例就越高,直到留存100%的利润。这样,就不会太过于关注大盘的走势,也不会过于计较股市资金的短期得失,与股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养成从容不迫的投资心态。我最长的等待时间差不多有三年,最后还是获利比较多才卖出了股票。
总结我的盈利模式,就是简单的两点:
研究基本面决定买什么股票。研究技术面决定你何时买卖!或者说: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刀刀见血!
当然,这血是股市的,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