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本身有两个含义,第一,初创企业,第二,行业内市占率领先。
国内目前所谓独角兽公司,可见的进入上市程序的只有富士康和药明康德,所以对于其他一切名单和投资逻辑的讨论都会仅限于想象和讨论(事实上,a股的独角兽炒作多数都是主题性炒作,纯粹的概念炒作,具备独角兽特征的公司目前我不认为存在,可能海康算一个,可能联合光电算一个,视觉中国算一个,科大讯飞算吗?我不认为算,因为语音领域竞争者众多,没看到其绝对优势地位。至于阿里和京东可能进入上市的传闻来看,我认为他们已经是进入成熟期的巨型公司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独角兽,而真正成熟的公司在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上市,成为中石油的概率天然存在!!!),但是我从国内外和历史上的及格典型案例来展开讨论,分享目前可以看得到的独角兽逻辑,知道这个逻辑,投资的方法自然就成型了。
从历史上的独角兽的成败案例来看,有2000年前后的腾讯,也有2010-2015年前后辉煌的乐视,有2014-2015年的华大基因,也有2015年之后的滴滴和头条等新锐。
对比上述案例,可以发现,独角兽本身也有成败的概率,未必独角兽就一定是好的投资标的。所以,问题来了,投资独角兽的成败取决于什么?是其行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吗?
显然不是,腾讯在初期,一直边缘化,而乐视在初期,始终站在前沿,而腾讯和乐视的差异在哪里?我认为,是在其基础业务巩固的基础上,占据了一个主要方向或者叫互联网的入口,并且在这个入口成功地阻挡了一切外来者的进攻。腾讯就是因为社交的成功,才有今天基于社交基础的游戏和其他多元投资的成功。而乐视在视频如日中天,甚至业内的一哥优酷都感到焦虑的时候,转移了主战场,如同希特勒,在英国焦虑即将承受不住而投降之际,转身进攻苏联去了。
为什么,腾讯和乐视的差异在此?可能,除了运气以外(就如同希特勒也是运气,如果打下英国,统治欧洲几年稳固之后再考虑苏联?这个比方不是很妥当,只是用来形容乐视转移战场没有树立一个路队优势稳固后再寻找下一个方向)那么,就是企业创业者的本身了。腾讯和乐视的领导者的风格和经营模式决定了,腾讯深知,要赚钱,在互联网的领域内如果是巩固了用户数量和社交的霸主地位,其他赚钱时机和赚钱产品才有基础和可以随着自己的计划和对手的应变而兑现;相反,乐视就成了赌徒,当他风头正盛的时候,没有觉得有问题,当他扩张太多战线,其中一条被斩断,则处处失守(还是如同希特勒的最终下场)。
所以,总结起来,独角兽,在可见和可比的案例中,初创型的企业,具备一个新颖的行业竞争格局,且稳固地逐步扩大领先优势,在领先优势稳固的条件下,可以轻松复制到任何一个行业,这时独角兽成功的根本逻辑。
回到问答本身,如何投资独角兽企业?
目前还没有一个独角兽企业可以选择,如果是富士康,或者是药明康德算是首批独角兽的投资标的的话,我认为:
第一,估值和业绩利润增速,不是投资的重点,如果用传统企业的估值模型去估值独角兽,就不会有腾讯的今天,一定早早按照国内的估值体系和上市管理办法,腾讯因为退市而倒闭了。
对比评估的估值和利润增速,以亚马逊和特斯拉为例,应该是其经营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且没有竞争对手能够威胁这一优势,而且公司的这和优势至少复制到第二个产业中去验证了其依旧是成功的。
比如亚马逊,在电商领域十几年没有盈利,并不是讲故事的模式,而是其将盈利或者现金流大量投入研发,且在国际电商领域始终保持营收增速和垄断地位,其研发投入巨大的云计算,也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且在云计算行业里成为霸主;特斯拉也是如此,其没有盈利,甚至没有现金流,但是靠着每款新车的设计和预定量,市场欢迎和认可程度非常高,且并没有哪一个企业或者车型能够取代他在电动车领域的创新能力(乐视几乎算是一个,可惜,始终见到的只是ppt……即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产品和实际量产)。
再回到开篇,为什么华大没有成为腾讯?(号称生物界的腾讯却没有腾讯的行业地位?)可能是因为他除了技术以外,没有核心的测序仪的研发和领先的巩固地位,他的产品,别的基因测序公司都能做!他的基因库,的确是核心的根本,但是市场没有看到变现的方向。则没有看到其在基因和测序领域的绝对地位和优势没有挑战者,也没有看到其基因的优势复制到其他领域并且成功!所以,在华大基因证明其基因领域的霸主地位之前,在证明其基因领域的营收超越对手且对手没有挑战的能力之前,在其可以轻松地复制到其他领域并且成功之前,市场没有办法给予其超越现有已经包含了这些因素的估值乃至于更高的估值。
那么,富士康呢?药明康德呢?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办法证明富士康在国内上市以后,可以在代工领域持续扩大其优势,没有看到其由代工转型成为互联网公司或者电子消费品牌公司前,很难给予其独角兽的估值模型(对比亚马逊和特斯拉);药明康德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