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一声惊雷,中国迎来史无前例的监管风暴。
原以为去杆杠挤泡沫,最受伤的会是楼市,没想到中国的实体经济先扛不住了。
一场关于千万人命运的大震荡开始了……
违约潮侵袭!
北京,35岁的茅侃侃,创业明星,开煤气,自杀……
浙江,55岁的周建灿,上市公司老板,跳楼,自杀……
逼死他们的,是一样的原因:债务累累,却融不到新的资金来输血。
与此同时,“中国500强”企业盾安集团,被曝450亿元债务危机,请求当地政府帮忙解决问题。
据万得资讯统计,今年以来一共有19只信用债违约,违约公司包括中城建、神雾环保、富贵鸟、春和集团、中安消等10家公司,其中有2家还是上市公司。
连以往的银行宠儿——国企都未能幸免。
今年年初,云南国有资本被曝15亿元兑付危机,未能准时还款。
今年4月底,中电投刚宣布旗下两款资管产品延期兑付,不到半个月时间,第三款产品又被曝违约,违约总金额为8亿元。
与此同时,A股也被搅得满目疮痍。
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做过统计,近期因各种不同名目发生逾期的,有*ST华泽、华信国际等等;
其实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炸雷的企业因为没上市,或者名气小而不被外界所知。
比起往年,债券违约的密集程度让人感到害怕。
为何违约潮如此密集?
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截止2016年,我国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46%、50.6%和141%。总杠杆从10年的177.8%上升到16年的237.6%。
杠杆率是债务和GDP的比率,237.6%的杠杆率意味着啥?
这意味着中国人连续两年不吃不喝才能还完欠下的债!
债务越做越大,理论上说如果超过某个临界点,而收入跟不上,存在破产的可能性,所以必然要降杠杆。
2016年底国家开始提出要去杠杆,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杠杆,所以我们看到:
2017年开始中国的印钞(M2)增速从原来的两位数以上降到当年的个位数。
结果就是市场上的货币增速不断放慢,企业或地方政府借钱不再那么任性:
大量债券发行失败,且融资成本不断提高;IPO门槛提高,一过会就被毙的越来越多。
以钱炒钱的模式越来越难以复制,这是2017年金融市场发生的最大变化。
进入2018年伴随着金融领域的不断去杠杆,则会不断倒逼实体经济去杠杆,今年就已经批准有13个城市不能修地铁,钱没了,就玩不转了,天量的企业债务违约就集中雷暴了。
你或许早就站在雷区里
别以为这跟你无关,看热闹不嫌事大。
可能不知不觉中,你已通过支付宝、微信或某个P2P平台,买了这类坏资产的基金或理财产品。
比如被很多人认为最稳健的互金平台陆金所,最近被发现有再次踩雷的危险。
因为,刚发生连环违约的上市公司凯迪生态,有个资管项目的代销机构,正是陆金所。
本君在陆金所网站上找到了一期这个项目。产品募集规模为1.5亿,投资期限2年,到期日为明年2月,每半年分配收益。
按推测,最近一次的派息应该在今年8月份。只不过,凯迪生态如今连5月份的钱都还不上,还指望8月份的项目正常回款?
你也别指望陆金所来兜底了,姑且不说陆金所没有兜底责任,资管新规也严禁这种行为。
本君整理了一下,还有在卖类似产品的平台如下。建议各位看官谨慎投资,看清楚投资流向的底层资产和收益后,再做决策!
你的钱开始值钱了!
如果不想成为这波监管浪潮中被放弃的人,请谨记以下几点:
尽可能让自己的杠杆降到你的承受能力之内,保持现金流的充沛。
特别是房贷杠杆,现在楼市被限,卖房变现不易,不要以为手上有房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房子如果卖不出去,也只不过是纸面上的财富。
也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刚刚好,快到6月了,如果美国今年真的想要加息4次,马上就会再加息一次了。
监管的动作会越来越频繁,原来可以碰的投机随时都会被限死或者叫停,请记住十九大说过的一个句话,“金融要回归本源”。
不要被花里胡哨和高利息的东西所蒙蔽,现在监管也很怕出事,所以很多时候往往都会先按死再说。
如果不想要额外生枝,请以常见的理财方式为主,那些听都没听多的理财模式,请不要轻易尝试。
最后送给各位看官一句话: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盲目无知往往最容易成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