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认为,对证券市场最愚蠢的认识第一条就是: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
他举美国市场中的宝丽来股票为例,他甚至打赌说,当这家股票的投资者在其股价从高位的每股143.5美元下跌到只有原股价的三分之一时,一定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这样的话。由于宝丽来属于市场上一致公认的蓝筹公司,因而当报告显示其收入和销售都在下降的时候,许多投资者并没有注意到其股价被严重高估了。他们不但没有及时止损卖出,相反,还在不停地假设:“ 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好公司的股票-定会反弹的”、“你在股市上必须要有耐心”、“没有 道理因为害怕而卖掉好股票”等等。
许多新进入的投资者在“不可能再跌”的观念下,入市购买处在不断下跌中的股票,在其不断下跌的过程中,投资者不断地重复着“不可能再跌了”这句话。事实上,宝丽来这家个股最终在一年之内从每股143.5美元跌到14. 25美元时,才真正到了“不可能再跌”的地步。但对持有“不可能再跌”观点而在下跌途中不断入市的投资者而言,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在入行早期,林奇自己也有这方面教训。当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从每股25美元跌到13美元时,他建议所在的基金公司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其后股价继续下跌至11美元,而这时,他坚信股价绝对不会跌破10美元。事实上,这家公司的股价还是继续下跌,最后到每股4美元时才真正停止下跌。
在我国的市场中,只要是2000年之前入市的老股民,一定有深受5年大熊市煎熬的惨痛教训。当2005年股指跌破1000点时,股价从最高价跌去90%的股票比比皆是。而在这个过程上,受伤害最深的无疑是那些持有“股市(或股价)不可能再跌了”的坚定“多头分子”。正是因为持有这样的观点,可能使已经在2200点已经脱身的投资者继续在1800点大举杀入;可能使本来仓位并不重的投资者,变成不断下跌途中的重仓者;可能使其熊市下来,股市资金出现大幅度亏损。
相反,在5年大熊市中的赢家,无疑是那些不相信“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这种观点,而及时止损退出的投资者。
彼得·林奇认为,对证券市场最愚蠢认识的第二条是:我们总能抄到股市的底部。其实,他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认识。他打比方说,一个投资者想抄到股市的底,就像一个人试图去接住一把高速飞行中的刀一样困难和危险。林奇认为,稳妥的办法是等飞刀落地后再去拾起米。同样,在股市中,稳妥的办法是等股价企稳后再介入。
我们看到,市场上总有那么一些投资者喜欢“抄底”。事实上,即使是投资大师也不得不承认,股市的短线趋势难以预测,正因为如此,去抄所谓的“底”是不现实的。但正是巴菲特、林奇这些投资大师,恰恰喜欢在股市大跌时去买股票。有人认为,他们是在股市下跌时“抄底”,其实不然。他们之所以在大家都不敢买股票时敢于介入,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以满意的价格买到自己所看好的股票。在他们的投资理念中,只要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才有介入的价值,而不管这时候介入的价格是不是股票的最低价。
在股市中,我们也经常有投资者喜欢“抄底”,而“抄底”的结果,恰恰可能让这些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其实,在股价返身向上之前,谁也不能断定那个价格就是“底部”。既不能从股价卜跌的幅度去判断,也不能从股价的绝对高低去识别。一个股票可以下跌50%,同样也可以下跌80%、90%甚至99. 99%;一个20元股价的股票可以跌到10元,也可以跌到1元,甚至可以跌到0. 001元。这一点,从熊市中过来的投资者应该不会陌生。5年熊市下来,20 元甚至50元的股票跌到2、3元的股票比比皆是。
对于不断下跌的股票,只有两种方法,一是看估值,只要下跌后股价跌到了估值之下,就介入,越跌越买,日后等待价值的回归。二是等待股价企稳后再介入。有人总结出股市中“左半球交易”与“右半球交易”理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左半球交易”,是指在股价还在下跌时就介入的投资者,这是一种“抄底”的做法,而“右半球交易”则是在股价企稳后介入的投资者,这是一种等“飞刀落地后再拾起来”的做法,也是一种稳妥的做法。前一种试图“抄底”的是业余投资者的做法,而后一种则是专业投资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