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五分之四的忙碌都是在消耗时间,远离2点,远比瞎忙管用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时小慢慢”。
01 靠卖报纸积累经验,巴菲特是如何成为“股神”的?
现代社会,股票市场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个行业,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故事。能在股市上通过投资,长期取得成功的人比较少见,而这些人往往被人们称为“股神”。巴菲特就被誉为全球知名“股神”,他在股市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惊叹,但是,股神也并非一日练成,巴菲特在成为全球著名股神之前,有着更为传奇的创业经历。
1930年,巴菲特出生在美国。五六岁的时候,他便表现出跟其他小孩子的不同之处。除了玩耍,巴菲特对赚钱特别感兴趣,他觉得只有赚到钱了,才可以买玩具、买糖果、买可乐等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赚钱计划。
当时,巴菲特发现可乐非常受小朋友们喜欢,而且在商店里批发可乐比较便宜,到附近的路边,可乐就比较贵了。于是,巴菲特便从自己爷爷的杂货铺里,用批发价买下了一整箱可乐,然后搬到附近孩子们玩耍的地方,用零售价出售,从中赚取差价。而且巴菲特还根据孩子们丢在地上的瓶盖,来判断哪种汽水饮料比较受欢迎,从而调整自己售卖饮料的品种。
十岁的时候,巴菲特和一个同学根据数学推理,编写了一部赛马下注的册子,用来帮助人们分析赛马下注方面的知识。通过售卖这本册子,他也赚到了钱。正是在那个时候,巴菲特开始读一些股票方面的书籍,并且对股票市场非常痴迷。随后,他开始尝试小规模买卖股票赚钱。
巴菲特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卖起了报纸。他每天要走很多街道,卖五百多份报纸。为了能用有效的时间更高效地赚钱,巴菲特从废弃杂志上撕下产品贴纸,然后归类,提供给顾客选择。他的这种方法很有效率,极大地节约了顾客选择杂志的时间,也提高了他的赚钱效率。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学习财务知识跟商业管理。从小有经济头脑的巴菲特,认为大学里的那些教授太过古板,根本没有什么新意,基本都是些空头理论。于是两年后,他主动离开宾夕法尼亚大学,去往哥伦比亚大学,拜师著名的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从此,巴菲特走上了金融投资的道路,直到最后取得辉煌成就。
02 成功人士的工作日常一定很忙吧?巴菲特:谁说的?
长久以来,很多人普遍认为金融投资行业,都是地处都市繁华区域,从业人员也都是坐在高档写字楼里,整日忙于处理数据和各种商务活动。永不停息忙碌着,成了他们身上的标签,而且职位越高的人,似乎忙碌程度更重。尤其是CEO这个职位,几乎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毫无闲暇时间。
但是,这一领域内的大佬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中,CEO那些忙碌的事情中只有五分之一相对有意义。其余那五分之四的忙碌,都是在消耗时间,浪费精力。所以,巴菲特展现给人们的,其实是另外一种投行工作方式。
作为金融界的投行大佬,他却从不跟数据分析师交谈。在行业内,普遍的CEO都会花费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去跟数据分析师交谈,但巴菲特却省去了这项事务。很多出名的企业家,他们的身边往往都会围着一群媒体,而那些大佬们也会通过媒体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企业动态。但是,巴菲特却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觉得,应付媒体采访会消耗很多精力和时间,没有必要。
巴菲特也很少参加各种行业内的活动,这也极大节约了巴菲特宝贵的时间。巴菲特的这些举动,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通过长期摸索出来的经验。他认为只有把主要精力放到某些重要地方,才会取得巨大成功。我们用不着每天为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去耗费精力,把自己弄得十分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