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说:你在自家小区下面的商铺租了个店面,开了个理发店,因为店铺数量大小等限制,假定小区周边几里地之内就只能开你这一家理发店,没可能再开第二家店面,同时小区周边人口也是永续稳定的,那么理发需求就是永续稳定存在的,那么,你这个店就是可以永续赚钱的,永续赚钱便是巴菲特口中的护城河。
OK,巴菲特看上了这个永续赚钱的店铺,于是,假设以10倍市盈率收购了这家店铺,不考虑现金流折现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贬值,那么10年这个店铺可以收回成本。巴菲特收购这家店铺后,就不脱手了,一直持有,那么10年后,巴菲特购买店铺的成本就收回来了,以后这个店铺再赚钱(净利润)就都没有成本了,因为是永续赚钱,所以,这个店铺从收购的第一天开始,每年就贡献现金流,如果100%把净利润分红的话,每年店铺都把赚的钱分给股东巴菲特先生,当然,巴菲特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
巴菲特就是不断的买这样的店铺,然后手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就继续收购店铺。但要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有启动资金,而且这资金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这太慢了。
于是巴菲特买了大量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浮存金,浮存金就是客户预先支付的保费,比如以10倍PE买一个保险公司,但是这个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可能是净利润的20倍,那么收购一个保险公司,最后会获得比收购支出的现金更多的现金,可以想象成苏宁开一个店就要占压供应商这个店N个月的销售额,而苏宁开一个新店的成本是租金+装修费等,可能苏宁开一个新店占压的供应商的资金量远大于开一个新店要花出去的钱,于是,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了,都是免费使用的钱,只要企业不倒闭,这笔钱占有者就可以永续低成本甚至免费使用。于是,巴菲特就用这些大量的浮存金收购上面所说的店铺。
巴菲特就是这样,一边买保险公司获得免费永续使用的浮存金,一边买各种永续店铺,如果没有合适的店铺可以控股收购过来,就买一部分这样店铺的股权,比如可口可乐。周而复始,如此往复。
因此,巴菲特投资的核心一个是搞到永续免费使用的资金,其实就是杠杆了,二个是用这些资金去买前面说的店铺,至于店铺是特性,其实没所谓的,家具城也好,珠宝店也好,可口可乐也好,我说的理发店也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要保证永续存在并能够稳定赚钱就行,至于企业的特点那都是上面那篇文章中说的表象。
如果买的店铺还能扩展那就更好,比如喜诗糖果,买完后不仅不需要再往里面投钱,企业还能自我成长,拿绝对是非常好,当然,巴菲特也有买错的时候,比如纺织厂、鞋店等,做不下去做黄了。
因为巴菲特有杠杆(保险浮存金),所以巴菲特根本不需要买高成长的企业,风险太大,就买消费品之类的人类永续需求的企业就行,无论你是用BB机、大哥大、功能机还是智能手机,无论你看显像管电视还是液晶电视,都没所谓,人活着就要吃喝玩乐,巴菲特就买这些生产人类需求永远不变的公司,虽然成长慢点,但是我有杠杆,没所谓的。
巴菲特买IBM也好,还是最近买苹果也好,就是巴菲特认为他们也是永续存在,稳定赚钱的,至于科技股,因为没法永续赚钱,所以巴菲特不买。当然因为巴菲特现在手上的现金实在是太多了,BB规模也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可选的永续赚钱的店铺太少了,因此,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的。
再类比一下:以一成首付买一套100万的房子,然后房子每年可以收回租金10万,这样的投资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做,而且买了也不大会卖,会一直拿着,巴菲特做的就是这件事。
明白了这些,就知道我们是不大可能按照巴菲特的思路操作也能获得巴菲特的收益的,因为你没有杠杆,这也是很多人说巴菲特最开始出道的10几年最值得学习,也就是巴菲特积累第一桶金的过程最值得学习,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毫无疑问,也是使用了杠杆的,那会巴菲特代客理财,比如劝说后来做了可口可乐总裁的邻居把钱给巴菲特,巴菲特帮他理财,巴菲特出道的那10几年,客户实现的是10年10倍的收益,而巴菲特自己实现的其实是10年百倍的收益(因为收提成啦),当巴菲特第一桶金积累完毕后,就开始收购保险公司,进入到伯克希尔阶段,伯克希尔就是几十年不断复制同样的操作而已。
想明白了巴菲特,就知道,在投资路上,要想获得巴菲特早年的成功(10年百倍),可以做基金经理,这样可以免费使用投资者的资金作为杠杆(赔了还不用还,赚还是赔每年还都要收管理费);也可以跟风声一样,做成长股投资;据说还可以建群收费,弄好了一年也能搞几百上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