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本基金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保本基金的误区有什么?
注意事项:
既然保本基金这么好,那么是否大家都去买保本基金呢?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保本基金如果提前赎回,是享受不到“保本”的,切不可随便购买。作为一种特殊基金,购买保本基金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此,才能在保护本金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资产增值。对此,《投资与理财》总结出了购买保本基金的“三大必知”。
不是任何时候买都保本
是不是不管什么时候买的保本基金,都能保证本金安全呢?答案是否定的。保本基金的保本承诺,有认购保本和申购保本之分,当前市场上的所有保本基金中,对申购保本做承诺的只有南方恒元,其余都是对认购保本做承诺。简单来说,这些保本基金只有投资者在募集时购买的份额,才能享受保本的待遇,在之后打开申购的时间里购买的份额是不能享受保本的。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想保本,只能考虑申购正在募集期的保本基金。
提前赎回不保本
在股市出现暴跌的时候,保本基金也会出现阶段性的亏损。比如,《投资与理财》那年6月就报道过“保本基金不保本”的新闻,当时仅有的6只保本基金前5个月全线亏损,其中有一只保本基金亏损达到7.64%。在那种时候,是不是该赎回保本基金呢?专家指出,即便出现亏损,保本基金最好也不要提前赎回,因为那样无法保证本金安全。基金公司的承诺是,只对在募集期内认购,并且持有保本周期到期的基金资产提供保本承诺。如果投资者中途因急需资金而赎回基金,投资本金是享受不到保本的。
提前赎回收惩罚性费率
保本基金的份额变化都比较小,有点类似封闭式基金。因此,保本基金会把绝大部分的钱用来投资,不像开放式基金那样,随时留一笔现金出来应对赎回,而出现赎回时会比较被动。因此,对于提前赎回的投资,保本基金的赎回费率比较高,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质。比如,持有期限一年以上1.5年以下,建信保本赎回费率为1.6%,汇添富保本为2%,
但若持有1.5年(含)以上3年以下,建信保本费率为1.2%-1.6%,而汇添富则降为1%。因此,如果你投资保本基金,最好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般都会持有3年以上。不过近期我国首只一年期的保本基金“华润元大保本基金”已发行,打破了3年持有期的局限。
三大误区:
冰棍效应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将资产管理公司存续期暂定为10年,但由于不良资产存在“冰棍效应”,即不良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速贬值。资产管理公司从1999年成立,当前尚余近8年时间,如果最大限度回收资产、减少损失,就必须在近几年内加快处置。
规律
从资产处置规律看,现金流的回收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开始处置的几年,随着业务人员经验的增加,现金流回收的数量将逐渐上升,但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处置和处置价值较高的资产将逐渐减少,资产处置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当现金流回收的数量上升到最高点之后,抛物线将掉头向下,并呈现出急剧减少的特征。
发展方向
从实践来看,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机构设立、不良资产收购等工作,资产处置进度也比公司方案设计时考虑的进度要快,并且由于加快处置的要求,由此就面临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未来怎样发展的问题。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3种看法:
清算注销
认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是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尽快处置接收的不良资产,因而业务运作的重点应是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迅速变现,优先使用拍卖、折扣变现、打包出售等手段,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资产处置任务,然后清算注销。
长期存在
认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保全资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目标,因而业务运作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商业银行资产保全功能的专业化延伸,对公司存续期不应有硬性规定,经营计划管理上不应有年度现金流的设置,避免行为短期化。
区别对待
认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着特殊使命,即在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要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因而业务战略的选择上不应该简单行事,应该是在对不良资产进行科学分析分类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性质的资产,分别采取相应的止损战略和提升战略。
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看均有一定道理,并有相应的理论、实践和政策依据,而第三种观点是对前两种观点的综合。笔者认为,将不良债权尽快处置变现,的确是从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战略上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但由于中国国有银行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式,使得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资产在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如果采取简单处置变现措施,难以达到最大限度回收资产价值的目标。当然,如果只考虑避免即期资产损失,只采取当前不发生损失的保全和正常清收措施,实质上是将资产管理公司当成银行来办,不仅有悖于宏观决策的初衷,可能最终损失会更大。由此看来,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更加积极而且现实可行的选择。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市场状况,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具有的资源优势、政策手段和长远发展需要,中国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与发展的核心业务定位是:以资产处置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回收资金、提升资产价值、减少损失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债务重组、资产管理为重点,不断培育市场和聚集人才,确立资产重组和资产管理的市场专家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为主业、具备投资银行功能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