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帝国的神经中枢:伦敦证券交易所
大英帝国贸易的发展进一步助长了投机气焰。投机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时尚。即使罪恶的黑奴贸易也不能阻挡人们投机的脚步。
英国没有被欧洲大陆的灾难所侵袭,它为自己的金融稳定而感到高兴。尽管克朗的债务也使英国感到压力,但与西班牙和法国的状况相比,这对英国来说就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了。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世从未通过否认她的签字来欺骗她的债权人。因此,在英国不存在话跃的国债交易。和荷兰一样,英国的投机活动主要是专注于各种贸易公司的股票上。
当时伦敦还没有自己的交易所,但是有一条股市大街,称为伦巴第大街。这里是自中世纪以来的意大利人的中心,也是市中心的票据业务大道。1567年,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里森爵士向伊丽莎白女皇提交了一份关于安特卫普股市的非常悲观的报告。宗教战争使得地平线变得阴暗起来。荷兰的金融机器陷入混乱的危险之中。英国尽管是个岛国,但也不是完全保险,因为它依赖于其他国家。
围墙内的皇家交易所
英国需要一个自己的证券交易所来保护自己。由此,很快在市中心垒起了皇家交易所灰色的围墙。皇家交易所位于塞特尼德大街,即著名的针线大街的拐角,后来这里成为英格兰银行总部的所在地。
格里森看得很准。一个自由经济体必然会有高度组织的和规范的金融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借助于皇家证券交易所,大资本家可以把他们的资金投资于国债,或者重新变成货币,如果他们需要的话。自从皇家交易所成立以后,伦教股市成了庞大帝国的神经中枢。是的,没有它的话,这个帝国也许根本不会产生。
没有一个金融中心不存在寄生者,也就是专业的股市投机者,因为投机就像灯光对于飞蛾那样吸引着他们。英国国家债务的增加提高了国債的交易额,吸引着各类的投机者。当然,正是投机者的热情使得政府能够不断地发行新的债券。除了大的投资者和从事印度进口贸易的商人以外,还有一批中间商、小的投机者和经纪人。他们狂热地投入到他们的同行在阿姆斯特丹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业务。
1666年,英国女王正式允许犹太人在英国定居。他们大批地从荷兰迁移过来,希望能在伦敦试试运气。他们的行李中也包括了证券交易科学的各种诀窍,很快他们就在伦敦皇家交易所自成一派。
贸易贵族们痛恨这些新来的人以及他们的英国迫随者。这些说话大声的“新移民”扰乱了贵族们高贵的股市宫殿,所以应该从这里把他们驱逐出去。这样,国会颁布了一项针对新移民的法令。为了逃避这些困扰和麻烦,经纪人、批发商和他们同类的其他人逃到了附近更好客的区域。这样一来,这些地方的各种业务就繁荣了起来,不断地有新的社会阶层对证券感兴趣。它的业务交易大大地超过了发展裹足不前的皇家交易所。
当皇家交易所的成员们看到先前被逐的人们成功时,他们要求这些人重新返回交易所,但一切都太晚了。这些先前被驱逐的人们已经决定在“股票交易所"的名称下联合起来,并组织成证券市场。他们用自己的资金购置了土地。100 年后在这片土地上,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建筑高高耸立。成就招来嫉妒,诽谤性的小册子、骂人的文章和漫画悉數登场,它们把经纪人和投机者描绘成利欲熏心地利用人类痛苦的禽兽。不过,当时确实到处都是放荡的社会风气和权力滥用。大的投机者懂得搅乱牌局,井通过操纵股市来剥削小投机者。
当时英格兰银行的总裁亨利.福內斯爵土拥有发达的信息网络。一旦有什么新消息,他在欧洲大陆的代理人会通过信鸽把消息传递给他。如果他想买入的话,他在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会表演一出大的滑稽剧。他们皱起眉头,带着神秘的表情来回跑动,好像他们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似的。通过提交一份卖出订单,他们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鉴于他们老板的高位,他们姿态的微小变化都会被窺视。处于惊恐状态的投机者们追随着他们的榜样。由于大量的卖单涌出,价格出现了下跌。如果福内斯爵土的计划成功了,他就会再以低价买入。在当时,人们就已经热衷于运用各种错误的谣传。在女皇安娜统治的后期,突然传说女皇死了,这引起了大众的混乱。投机者不惜一切代价抛售,被菜鸟们所持有的国家债券出现了行情崩盘。有位来自阿姆斯特丹的股市高手玛纳西.勒佩茲先生,和他的几个朋友起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这些债券。第天女皇康复了,行情上升,勒佩兹先生赚取了价格差价。
但是,通过变化的消息,股市行情也会无意地被扰乱。在萨达特被暗杀时,关于他的结局的报道每15分钟就变动一次,这套系统在今天也经常被使用,更不要说那些自动产生于过度激动的头脑的坏消息。
股市不仅仅是警报消息的牺牲品,它也是这些消息的来源。人们根本无法确认,到底是行情创造了消息还是消息创造了行情。如果股价由于什么原因下跌了,大众的幻想马上就会酝酿出虚构的恐慌消息。两次英国革命耗费了巨额的资金,国民承担了这些成本,他们还承担了战争的成本,这些由执政者进行的战争有着或多或少的成果。財政部长懂得不断地素取新的支持,为了荣誉,为了伟大而古老的英格兰,新的債券不断地被发行。它们增加了国家已经很沉重的债务负担。
1716年,一笔年息4%.总额为60万英镑的国债没有被全部认购。它的利率太低了,不足以吸引储蓄的资金,因为在股票市场上,通过不同的获利交易,投机活动一夜之间就能把马夫变成百万富翁。两个半世纪之后,人们在储蓄者那里仍然能看到同样的心理状态。对固定回报的有价证券的厌恶在很长时间里甚至变得更强烈了,其原因就是货币的不断贬值。
股票提供了参与和分享经济特别蓬勃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种新浪潮的航迹里,以前优先考虑认购固定回报债券的小投机者、教会、公司的养老基金、工会和慈善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都共同投身到了股市的浊流之中。对于股票这种以前被认为是用于庸俗的投机活动的东西,人们也渐渐地感兴趣了。出于政治、经济和其他原因,这种浪潮常常被或短或长地中断。当然,这在今天还是这样,并且以后还会不断地重复。
“黑象牙”的故事
当1711年英国政府正式成立“南海公司”时,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了,因为通过固定利率的债券,它不再能够募集到新的资金。在首相哈雷的同意下,都市里受人尊敬的先生们沉湎于一种贸易,这种贸易绝不会同18世纪高高在上的礼教习俗相冲突:“ 黑象牙”的装船运输,也就是运送黑人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南美殖民地的奴隶贸易。他们对经营的对象并没什么隐讳,公司的股票对于储蓄者来说远比皇帝陛下政府的债券更具吸引力。
我们的时代出现比黑象牙更好的东西:石油股票。在很多年里,石油股票对储蓄者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有些政府很懂得由此来获利。所以,法国政府在撒哈拉成立了无数的石油公司。这样它能够把资金保留在国内的循环体系之中,防止它们被投资于外汇和外国的有价证券。仅仅通过发行新的国债的话,法国政府还做不到这一点。
“南海公司"以数百万英镑的价格出售它的股票,然后公司用出卖股票得到的资金购买不再被大众所接受的国债。尽管债券是以票面价值来人账的,但购买价格却低于票面价值,这样在账面上可以记录下相当可观的利润。通过这种方式,总是有易轻信的人被诱骗。当然这么做也是极其必要的,因为奴隶贸易本身并不是特别赚钱。被链子锁在船舱,这些“货物”很难承受飘洋过海之苦。当船只驶入新世界的港口时,会出现很多损耗,这些“货物”已经处于很差的状态。
工业化起源的种子
但是没有人失望,投机活动带来的欢欣鼓舞达到了高潮。大众愿意投机,并且其规模超过了期望。投机狂热的“病毒” 席卷了整个英国,不管是公爵还是拾荒者都趋之若鶩。“ 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飞速上涨。在1720年5月其股价为500英镑,6月为890英镑,两个月以后为940英镑。然后它继续上升到1000,甚至2000英镑的高位。“南海公司”的榜样起了传染性的作用。按照它的模式,近百家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地面。
从事可笑业务的欺骗性公司也出现了:从马匹贸易、回收整个爱尔兰海岸的海滩冲积物、改造所有英国岛屿的房屋、制造永动机的齿轮到那些根本忘记明示经营对象的伟大公司。人们排起长队来认购这些公司的股票,英语中的"bubbles" (泡沫)一词成了一个让人不安的名词,它总是让人预感到,在某一天,这一切都将破裂。
下面的短诗表明了当时的气氛:
投机在今天是一种时尚, ;部长和爱国者从事它,王宫里的伯爵从事它,他们的男仆从事它,女仆从事它,他们所有人都忘乎所以...
有一天,这些小的、不可靠的公司中的一个由于不能履行它的责任而宣告破产。如同被一场传染性的疾病所侵袭,它们几乎全部灭亡了。绝对不是虚假商号的“南海公司"的股票也被卷入这场大众的混乱之中,其股价同样大幅跌落。这样一场股价的狂泻经常不依赖于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或者财务状况。如果股价上升得太高,超越了某种理智的界限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总是会跌回到地面的。这是一个自然法则。正如同创造了巨额财富一样,南海骗局的整个愚蠢的行为造成了同样大的损失。公司的所有职员参与了投机,他们必须承担一切后果。
有这么一种传说,说甚至于威尔士亲王也损失了4万英镑,在一项法庭调查启动后,他才放弃了在一个声名狼藉的公司里担任董事长的职务。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泡沫”并不是完全无用的。
投机狂热如同发酵面团一样作用于经济生活。在愚蠢行为的时期,曼彻斯特开始了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伯明翰则是钢铁工业。“南海泡沫"给英国留下了一颗多产的种子,英国的工业化发展正是起源于这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