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周期性循环
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
同时,历史经验显示,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主导股市主旋律的概念,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概念股是前期主流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2)有令人振奋的概念;(3)有令人信服的增长记录。
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50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年代)——绩优蓝筹股(70年代)——生物工程股(80年代)——亚洲四小龙(高成长的区域)、网络股(90年代)——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于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了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股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慢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稳健的观念又深人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
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有惊人的一致,只有当被低估的市场筹码,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更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且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市场热点或周期的启动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
社会学家说过,任何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后,那些上了年纪最适应原来社会的人,大都是失败者,因为他们适应新社会新事物的能力较之可塑性很强的年轻人要差许多。人如此,企业如此,投资也是一样的。作为投资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以适应投资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