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华尔街的金融家和金融学者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不合,但他们都认同公司的收益是股价的重要标杆。当代金融分析的核心是通过精确的收益预测来预测股票波动的。因此,大经纪公司仍然有千万美元的研究预算,雇用顶级分析师以给出精确的预测。大型的银行信托部门、证券基金、对冲基金和资本管理人需要”最好”的预测,因为他们收取了数亿美元的佣金。
几十年前,《机构投资者》给出了程序化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分析师是否”最好”。每年该杂志在调查上百家金融机构之后,从各个重要的领域,如生物技术、计算机、电子通信、制药和化学等行业中选择”顶级”的分析师组成一个”全明星”团队。他们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梯队。杂志每年都会在封面刊出团队的合照,通常每个成员都会穿上足球运动服,球衣上写有各自所属的经纪公司的名字。团队的竟争异常激烈,我们在稍后会看到。
如果一个纪公司有一些全明星分析师,公司的收益就会随之增加。几年前,一家大经纪公司的合伙人和研究主管决定开除其中的一名分析师。正当办公室的行政人员要向分析师传达这个消息时,研究主管跑到走廊拦住他,气喘吁吁地说:”等等......我们要留下他......他刚刚被选入第二梯队了。”
薪酬的范围,就像你猜测的那样,是属于最高层的。有经验的分析师年薪能够达到70万、80万美元,更优秀的分析师拿的更多。因此就有了一个百万年薪俱乐部,其中包括很多华尔街杰出人士。单从收人来讲,他们可以与流行的艺人和专业的运动员相媲美。
有些分析师的收人达到8位数,比《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很多企业的CEO年收入还要高。曾经是电子通信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分析师杰克.格鲁曼 (JackGnlbman),在世纪%年代中期从普惠公司跳槽到所罗门兄弟公司。他当时与所罗门签的两年期合约的薪酬是每年250万美元。这份薪酬如此之高,以至于他的同事们开玩笑说所有认购公司产品的客户都付了一份”格鲁曼工资”。毋庸置疑,华尔街对顶级分析师的英雄崇拜情结,就像年轻人对摇滚明星和电影英雄一样。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政府介人了主要分析师对市场造成的干扰的调查,这使得人们的分析师英雄情结稍淡了一些。2003年4月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纽约州政府监管机构申报的数千份文件显示,华尔街传统的规则被破坏了,那些原本以为可以防止银行家影响证券分析师工作的防火墙土崩瓦解了。尽管调查主要围绕所罗门美邦的杰克.格鲁曼和美林集团的亨利.布洛杰特(Henry Blodget)这两位华尔街薪酬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分析师展开的,但它很快蔓延到其他的分析师。电子邮件和其他文件显示,很多分析师被迫给一些处于劣势的公司较好的评级,其中很多公司是那种几乎没有商业计划、没有收益也没有可靠的平台的不稳定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期,承销IPO的利润非常丰厚,服务好大客户而不是散户的压力变得空前巨大。在这场疯狂的争夺战中,承销IPO为投资银行带来数十亿计的收人,分析师则变成了两面派。在公开场合他们赞美业绩这些不稳定的公司,将它们评级为强烈推荐甚至是立刻买入。但在发给投资银行客户的邮件中,他们用”笨猪”“垃圾”“废物”或更糟糕的词来形容这些公司。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对待。散户们被分析师忽悠着买人那些低质量的首发股,所付的价格通常比原始发行价高得多,然而机构投资者却被告知要远离这些股票。布洛杰特曾经给一家互联网公司GoTo”建议买人”的评级。当一个机构大亨问他为什么会对这家公司感兴趣时,布洛杰特轻率地回复说,他除了能让美林从中获得很多投资业务的收益之外,对那家公司的股票”一点兴趣都没有”。当然这种游戏对其他分析师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