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不妨看看否定EFM“的确凿证据。奇怪的是,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谈到财务经济,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在一篇精彩的短文中指出的那样:“传统金融学更关心的,是验证两瓶8盎司番茄茜的价格是否等于一瓶16盎司番茄酱的价格,而不是去认识16盎司瓶装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多少。”
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602年,第一个股票泡沫则出现于118年之后—“南海泡沫事件”。从此之后,我们就开始与各种各样的泡沫为伴,而且泡沫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我在GMO的朋友把“泡沫”定义为偏离趋势至少两个标准差的(真实)价格变动。但是从1925年开始,GMO就已经发现了兰十多个经济泡沫。这相当于每隔三年多一点便出现一次!
我本人也对泡沫的形态和趋势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历史上的严重泡沫事件(包括南海泡沫事件、19世纪40年代的铁路泡沫,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经济泡沫以及纳斯达克泡沫。不过,有两位经济学家曾撰文指出,纳斯达克泡沫在本质上并非真正的泡沫,或许只是因为没有先例而被学术界扣上了泡沫的帽子)可以看出,泡沫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3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价格飞速暴涨,直逼顶峰,既然是泡沫,必然要不可避免地破裂,而泡沫破裂的过程通常更为迅速,基本只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图1-10 我们的“泡沫指数”
尽管每个泡沫的细节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内在机制则遵循类似的模式。正如马克•吐温所言:“尽管历史不会重复,但却会押韵。”我认为,第一个对泡沫机理进行全面分析的书面资料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写于1867年的一篇论文。他在文中提出的基本框架,非常接近于我多年以来一直用于分析泡沫形成与破裂过程的“明斯基一金德贝格尔模式”。这让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者认为,我们根本就无法在破裂之前识别泡沫。在我看来,既然现实证据可以无可辩驳地证明市场的纯粹无效性,那么,泡沫的绝对存在性及其事先可诊断性,自然也是毫无疑问的(见图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