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讲解新桥收购深发展的动因有哪些?
2002年9月,深发展发布公告称新桥资本拟收购深圳投资、深圳国投、深圳城建、深圳市劳保局四家所持深发展的国有及法人股,深圳市政府同意以新桥主导的收购过渡期管理委员会全面接管深发展。双方签署框架协议,该笔交易已获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的原则批准。
对新桥的选择,深圳市政府可谓煞费苦心。不仅邀请了前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马洪为首的一批学者参与挑选,而且咨询了以当时任职于所罗门美邦的梁伯韬为代表的一批国际金融专家的意见,同时接触了多家外资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在层层筛选之后,敲定了新桥资本。
如此大费周章的挑选受让对象,深发展是有多重考虑的。一些知名的国际性银行如花旗、汇丰等,其收购其他国家银行的目的往往是为其实现全球化铺路,即通过兼并收购所在国国内银行,使其成为当地自己分行网络的一部分。被收购的银行将会完全失去自有品牌与独立性。
这是深发展不愿看到的结果。还有部分国际性银行如JP摩根考虑到深发展这类国内的商业银行,其管理水准、经营特色和内控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整体风险偏高,因此,仅考唐以参股形式进行战略投资,而不倾向于收购,这又与深发展的初衷相悖。毕竟此次出售股权甚至控股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并能够对深发展进行较为彻底重整的投资者。也正是出于这一根本考虑,一些东南亚地区的银行如东亚银行、恒生银行等,由于其自身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不如欧美企业而没能入深发展的法眼。
于是深发展将注意力转移到国际性投资基金身上这些投资者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本身又非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对深发展不构成品牌和市场威胁。另外,这些投资者在以往的投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金融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又有一批具有专业金融背景的服务人员,加之其国际化背景都为提高深发展自身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能。在众多投资公司当中,新桥可能是比较不为国人熟知的一家公司。
不过,新桥之所以能获得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具有收购银行的经验——2000 年新桥资本击败汇丰银行成功收购韩国第一银行51%的股权成为银行并购案的经典案例,被收购之前韩国第一银行 1999年亏损达10亿美元,新桥收购后通过注入资金、知识、经验、技术等专业要素,使得其当年税后利润达到了3亿美元。
此外据悉,新桥投资开出的收购价格是每股5元,其总的收购金额将超过15亿元,远高出其他潜在收购方的报价。这也可能是新桥投资胜出的重要原因。另外点就是新桥投资的高层管理人员中,有部分人对中国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
站在新桥的角度上,深发展也是一个绝佳的收购对象:深发展拥有全国性的银行牌照,有一定数量的网点,同时主营业务率一直在同业中位于 前列,更重要的是深发展的股权分散。深发展最大单一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仅持股7.08%,而即便是深圳投资、深圳国投、深圳城建、深圳市劳保局四家公司所拥有的股份总额也不到20%,也就是说不需支付高额的成本新桥就可以控股深发展,相对集中的非流通股和高度分散的总股本使得收购深发展显得性价比奇高。
总之,这是一场看似“你情我愿”的交易,按道理应该十分顺利,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桥拟收购的公告宣布之后一直过了三年,新桥才真正入主深发展。那么这三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