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的投资理念和方式,与其他投资大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没有严格的原则或规律可循,从不把固定的风格作为一项投资准则来看待。索罗斯善于在混乱状态中发掘出机会,人们形容他像是一条蛰伏于湖泊旁边等待猎物出现的巨鳄,在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中等待正确的时机,然后奋力一击,像鳄鱼扑向猎物一般获取自己觊觎已久的猎物。
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潜在问题,让索罗斯找到了这样的机遇。1997年初,当索罗斯的目光盯向东南亚时,曼谷等地区的人们还陶醉在泰铢货币的稳定汇率中不能自拔。尽管索罗斯的助手德鲁肯米勒对他在市场上超乎寻常的直觉佩服不已,但对于索罗斯的东南亚战略,他却显得有些担忧。
然而索罗斯很快让他打消了优虑。在两个人一起研究了东南亚市场的具体情况以及行动方向之后,索罗斯拿出了他思考许久的行动方案,从这份方案中,德鲁肯米勒看到了索罗斯对于东南亚市场的深刻研究。在索罗斯看来,在市场出现变化之后再研究是否可以进入为时已晚。他的做法是见微知著,从现状透露出的一些蛛丝马迹中,去分析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变,再按预测的情形来部署行动策略,然后再静心等候收获。他的做法就像鳄鱼看见草丛中的草木摆动,而预知将有兔子跳出来,因此在附近守候一样。
索罗斯能从世界金融界的决策中,察觉出市场的趋势、动向和节奏。他比大部分人更了解全球经济的因果关系,因而能推算出下一步的行动如何进行。
研究、暂停、深思熟虑。索罗斯认为,在东南亚的整场投资是一场长时期的战斗,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时间来显现,因此投资者需要有很大的耐性。所以索罗斯尽管一直关注着东南亚的金融局势,但直到1997年初,鳄鱼才露出了他的利齿,索罗斯认为时机成熟了。
这一年年初,索罗斯首先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他认为,泰铢兑换美元的比率虽然看上去日趋稳定,但对投资者而言却始终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泰国银行系统出现的呆账、坏账数额已经高达200亿美元以上,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一旦银行系统出现崩盘,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泰铢的贬值。所以,他在金融市场上传出“泰铢要贬值”的消息,并声称泰国是世界上赤字最高、外债最多的国家。许多投资者信以为真,认为这是泰国政府方面有意为之,以便推动产品出口,降低贸易逆差,提高还贷能力。于是,一些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泰铢,并兑换美元。这使得泰国的汇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保持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泰国政府只能动用几十亿美元来稳定泰铢的挤兑风潮。然而,他们显然忽略了索罗斯的能力。作为少数的风险大师,索罗斯认为进攻必须果断,全力而为,不要小心翼翼地赚小钱,看准出手时机,必须要大赚一笔。因此,索罗斯并没有因为泰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介入而就此罢手,他利用权威银行机构对泰国三家主要银行的不利评定,大肆进行泰铢的抛售,这引起了持款人心理上的恐慌。并带动了又一轮抛售泰铢的风潮,使得泰国政府无力应对。
与此同时,索罗斯还在股市上大做文章,导致泰国股票价格一路狂跌,在不长的时间里,泰国股价从1000多点降到了500多点,跌幅高达50%!泰国政府被索罗斯的攻势弄得焦头烂额,最终泰铢不得不大幅度贬值,索罗斯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投资都有失败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在失败的时候适时地止损,这是一般投资者和投资高手之间的最大差别。索罗斯擅长绝境求生,懂得应该何时放弃。他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懂得何时购买股票,而且还在于懂得在自己犯错时如何及时止损。在日本市场上的两次失败,对索罗斯来说都是惨痛的,但那都不至于让他“伤筋动骨”。索罗斯的信念是:在做错时能及时止损离场,为的是放弃战斗活下来,好在另一天再上战场。在进军香港的过程中,索罗斯遇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顽强抵抗,并最终提前离场。
索罗斯知道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这虽令他失去安全感,但也使他提高警觉并随时准备改正。正是由于这样,索罗斯常对失败或犯错不抱否定态度。他指出:做错事不丢脸,错误变得明显时不去矫正才丢脸。他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不在于自己常常做对,而在于他比其他多数人更善于发现自己何时做错并及时改正过来。
如果市场的变化和他所期待发生的事之间有冲突,他会进一步探索找出自己什么地方算错了。一旦他认为自己知道了答案,他就修正原来的判断,甚至完全舍弃,但他不喜欢只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判断。索罗斯的主要投资想法是:冒险没有关系,但千万别赌整个家当,但有钱可赚时也不要呆在一旁。这样的投资理念在索罗斯的东南亚攻势中贯穿了他的整个投资过程,他像一条鳄鱼一样,给整个东南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