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金融家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南亚各国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东南亚各国以往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出口所取得的,如泰国出口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其中电子产品的出口占很大比重;马来西亚电子产品出口则占到了总出口额的66%。
东南亚产品大量出口,主要依靠了劳动力成本低这一优势。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经济起步初期,国内产业结构借助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行业进行发展是可行的。然而,如果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与其他国家相似,而国际市场对这类产品的进口规模有限,那么现行的经济结构就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索罗斯把东南亚的这种经济弊端。看做是金融投资者们进军这一市场的最有力武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眼光的敏锐。在1996年世界性电子产品需求萎缩的影响下,东南亚各国的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从而使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国际收支平衡失控。这是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泡沫
席卷东南亚各国的金融风潮已经结束,但是其影响之深远让人感叹不已。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金融风暴给东南亚地区带来的深刻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在金融危机期间及其后的几年间,东南亚各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仅从1997年年初到9月初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泰铢就已经贬值了40纬,印尼盾和菲律宾比索也贬值了20写以上,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了16%,新加坡货币也贬值了8%。长期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各国,在风暴的袭击下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原因究竟何在?
人们普遍认为,东南亚各国金融危机的导因是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破灭。索罗斯在金融危机之前就曾对美国记者发表了一番宏论:“新兴工业国家的一个常见问题是银行体系,其弊病积累将使得它们仅仅是一层窗户纸。”他用他的荣枯相生理论判断说:“对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观察常常是投资者认识荣枯相生过程转折点出现的重要标志。”可惜的是,东南亚各国当时并没有人能和他一样清醒地认识这一时局。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房地产业是吸引外资大量注入的一个朝阳产业,在不断上涌的经济大潮面前,各国政府忘记了风险的存在。以泰国为例,泰国政府对外国资本开放国内市场后,由于实行泰殊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和高利率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资金进入国内市场。泰国外债由1992年的200亿美元猛增到后来的900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东南亚金融市场的火爆。
但如此大量的外资流入本国市场,却并没有让东南亚政府洲以充分的重视。泰国政府未能叫及时对外资的投向和领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使得大量外国资金始源源不断地投向了房地产市场。
因此,许多房地产商开始大兴土木,而且一些金融机构和银行见有利可图,就向房地产商大量发放贷款。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地产行业过热,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一涨再涨。房地产商人为此抬高了房地产价格,并以此为抵押继续大量借贷外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因此加大了房地产经济中的泡沫成分。
然而,市场是在经济规律的掌控下进行的,泡沫的不断加大,让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越发明显,房价急剧下跌,房地产商资不低债,造成银行的呆帐坏帐急剧增加。
据泰国统计部门统计,泰国仅1997年的银行呆帐坏帐总额就超过了200亿美元,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放贷,而同时大部分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从国际资本市场借来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清盘的局面。整个东南亚金融体系动荡不已。
深重的危险在潜伏中寻找着发泄口,并终于在1997年得以全面爆发,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已经不可避免。然而令东南亚各国政府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关注着东南亚市场变化的索罗斯,竟会成为这次风暴的领导人物。德国《经济周刊》在1997年7月10日谈到这次泰国金融市场动荡的成因时分析说:“亚洲的崛起似乎是不可阻挡的,但泰殊大幅度贬值的情况表明,老虎并不是不可伤害的。有一个人被认为应对此负有责任,这个人就是索罗斯。他和其他一些投资人自2月份以来一直对泰铢发起进攻,直到政府终于屈服,使泰铢与美元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