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之所以对于东南亚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如此肯定,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在“东亚经济奇迹”中,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的深层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给索罗斯创造了进军亚洲的机会。
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当时,85%的印度尼西亚人家中没有卫生设备;曼谷交通堵塞十分严重,一名曼谷市民平均每年要在出行问题上浪费44天时间。
实际上,早在东南亚的经济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时候,许多专家就发出了警告:在东南亚许多经济繁荣的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导致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了该地区今后的经济发展。专家对此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东南亚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局面。
然而,在虚浮的经济泡沫中迷醉的东南亚各国政府,对专家的警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东南亚的统计数字显示,尽管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用于基础设施的开支已经从20年前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增至目前的6%,但该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和国家。
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个问题可以从该地区一些国家在遭受金融风暴的灾难中找到答案。据世界银行说,1995年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而造成的。
同时,投资不足可能引起恶性循环,这给社会带来的后果无法估算。索罗斯认为,这是东南亚的一大弊端所在。在东南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不平衡在整个亚洲地区都很突出。在能源供应和供水方面与在交通和通讯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东南亚约有5亿人口,其中有1/3生活在城市地区,目前每年还有2000万人加人此行列。到2020年,亚洲的城市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高峰,绝大多数人将生活在城市。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尽快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充分投资,才足以应对这种人口流动问题。然而,这需要巨额投资。据世界银行估计,从1996年算起,东亚仅在其后10年就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1.2到1.5万亿美元。
问题是东南亚地区的政府不仅缺乏经费,也往往缺乏管理知识。基础设施的投资只有私人投资者才能够提供。然而,在金融风暴前的一年时间里,私人投资者承担的基础设施工作只有10%。显然这是一个困扰当局的问题:私人投资者需要的是短期的回报,他们一般都只对预计能在七八年内收回成本的项目感兴趣,而不愿意承担那些可以在多年后获利的大型项目。这让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