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躺平”的背后,是一条撕裂的断层线
“躺平”这个词的流行既突如其来,又毫无违和感。
每个人看到这个词的时候,都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躺平”是一种绝望,一种自嘲,一种无奈,一种态度和无声的抗议。
和“躺平”最相近的词是“断层线”。断层线是一个地质概念,地震,往往沿着断层线爆发。后来,拉詹将这个词用于解释社会撕裂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演化的逻辑。
在拉詹的那本著名的《断层线》的著作中,拉詹认为,全球存在着三条断层线:
一是日益严重的不平等及其导致的国内的压力;
二是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断层线;
第三个断层线是金融体系之间的碰撞。
拉詹的这本书尽管写于2010年,主要用于解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在我看来,这仍然是解释全球目前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最好的一本书。无论是全球高涨的民粹主义,还是中美两大国之间的激烈对抗,都可以在拉詹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都可以用拉詹的“断层线”来解释。
1976年,收入排在美国前1%的家庭的总收入占当年美国国民收入的8.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上升到23.5%。换句话说,从1976年到2007年,美国实际收入每增长1美元,就会有58美分流入到高收入家庭。2007年,对冲基金经理鲍尔森的收入为37亿美元,是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7.4万倍。
拉詹认为,在贫富分化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国内的矛盾尖锐,为了缓和矛盾,美国政府只能通过放松信贷的手段帮助低收入群体买房,这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做法是继续放松货币,放松货币的结果是实体经济没有真正复苏,大量的钱流入到了股市和楼市,有钱人通过股票和房子财富继续增长,没钱人成了受害者。导致过去已经存在的断层线不仅没有弥合,反而更加严重。
比如,2014年,有44%的美国家庭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这个数字在2008年是53%。2014年,18到29岁的美国人中有49%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下层,而2008年只有25%。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情况相仿。
这一次新冠导致的冲击也是这样。面对新冠的冲击,全球的央行再次开动了印钞机,大量的钱再次进入了股市和房地产。《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显示:全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的数量在2021年达到创记录的2755人,几乎比上一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亿万富豪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724人,中国626人和印度的140人。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大的数据则表明,目前美国大公司高层的平均收入是公司普通员工的320倍,而1989年这一数字为61倍。从1978年到2019年,无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上涨了14%,而公司总经理的工资上涨了1167%。
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大量货币进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推升了资产价格泡沫。这使得社会的富裕阶层可以通过货币泡沫化解财富缩水的危机,社会富裕阶层的财富在危机应对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受伤,反而因为资产价格的膨胀而增值,而中低收入阶层一方面要应对央行货币之水的冲击,另一方面要面对实体经济萎靡的情况下,收入的直接缩水。
这种过于依赖货币政策的做法,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财富的分裂,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撕裂。每个国家都一再强调货币的祸害,而每个国家沉湎于其中而难以自拔,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财富格局的再次洗牌。中低收入阶层成了货币政策的最大牺牲品。每一次危机,最终的结果都是有钱人更加有钱,穷人成了买单者,贫富分化再次拉大,社会的撕裂和绝望情绪在酝酿着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