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基础:个人的证券选择
个人投资者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对有价证券投资组合进行成功地主动管理。经验丰富的机构投资者主导着有价证券领域,他们大力竞争去搜寻那些为数不多的在风险调整后能有超额收益的证券。那些试图与资源丰富的货币管理组织竞争的个人,只不过是为这些庞大的机构提供了饵料而已。
在个人证券选择的游戏中,有人认为个人是在进行一场极不公平的竞争,认可这种观点的传统回应是“如果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谨慎的投资者希望共同基金投资能通过为机构级的投资管理服务提供平等定价从而整平比赛场地。悲哀的是,个人投资者的这些愿望一直都没能实现。
主动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供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但共同基金业一直都没能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一项结构严谨的学术研究所做的保守估计,在10到20年的时间内,如果计算税前收益,那么这一目标的失败率达到78%至95%。同样根据这项研究,计算税后收益的失败率更是高达86%至96%。如果忽略那些已倒闭公司的影响,也就是生存偏差,将使这一结果蒙上另外一层悲观色彩。华尔街公司征收的销售费用又进一步减少了成功的几率,投资者共同基金持有量的剧烈波动又是均衡几率减少的另一因素。根据本书第6章《共同基金业绩亏损》,投资者最后也没能在主动管理中取胜。
共同基金业不能带来诱人投资收益的原因,就在于它既作为受托人又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两者之间存在固有的冲突。为投资者利益服务和为自己赚钱之间的角逐还未开始,利润就已取得了巨大胜利。
证券选择这一冲突的关键在于委托人(共同基金投资者)和代理人(共同基金管理人)的目标存在分歧。低费用、低税收(相应地就是较低的投资组合成交量)和公平透明的协议将会使投资者获利,而高费用、高投资组合成交量(相应地就是高税收)和不公平不透明的协议将会使管理人获利。
费用是造成投资者愿望和实际业绩出现差距的重要原因。共同基金业征收各种各样的费用,包括前端费用、递延销售费用、法定管理费以及分销和销售核定额和奖金。支付给共同基金管理人的总报酬实际上保证了投资者将不能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
投资组合成交量也是导致业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交量的直接成本来自于支付的佣金和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成交量的间接成本涉及到对已实现的资本收益要交纳的税收。在这样一个应课税账户占主导的行业中,投资组合管理人对共同基金的高成交量所带来的税收后果漠不关心,这是一桩可耻的行为,而投资者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即使是指数型基金的投资者,也需要考虑投资组合成交量的影响。结构完善的指数,如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和威尔希尔50则指数(Wilshire5000),就展示出低执行成本和低税收的特点。而结构不甚完善的指数,如罗素10则指数(Russelll000)和罗素20则指数(Russell2000),就呈现出高成本和高税收的特点。
2002年,主动管理的中间成本达到总资产的2.35%,其中1.5%是管理费用,0.85%是交易成本。共同基金在2002年的成本高于2%,而据前文提到的那项认真开展的学术研究披露,20年来它的年度业绩亏损也高于2%,这两者是非常一致的。第7章《共同基金失败的明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在效率极高的证券市场上,共同基金的经理人所损失的正是他们玩这场游戏所要付出的成本。
共同基金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全都明摆在投资者面前的。很多秘密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增加了共同基金业的收入所得。
花钱才能参与,这导致了一系列战术的滥用,而这些都是普通投资者所不能察觉的。
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向金融服务中介公司支付费用以巩固它们之间的不正当联盟,并向投资者清楚地表明:付费就能够优先购买中介公司提供的产品。结果,投资者不再持有那些对经纪人有利可图而且适合于个人的基金。
以旧价进行交易对共同基金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在经验丰富而道德有问题的市场参与人那里吸引到大笔资金。以旧价进行交易的投资者,亦称择时交易者,为了争取共同基金管理人的配合,他们拿出需要交费的资产来提高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的账本底线。择机交易者以直接损害小投资者为代价而获利。
21世纪初共同基金业的丑闻曝光之后,该行业的发言人极力将这些被广泛报道的问题形容为“反常”,并辩解说共同基金在其很长的投资历史上可以说是“没有丑闻”的。但真相远非如此。事实上,在这个行业诞生之初,旧价就困扰着共同基金。一个不断重复的周期——承认问题、迟滞而无效的监管措施、行业改进——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事实证明,对于这些唯利是图的江湖骗子,监管机构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软性费用(soft-dollar)是投资界令人讨厌的薄弱环节,它应该取个更刺耳的名字才能反映出它描绘的那些佣金惹人讨厌的特点。软性费用交易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为证券交易交纳高于单纯执行成本的佣金,那些购买投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人要交纳软性费用。软性费用最初是为了规避固定交易佣金制度,这一制度在华尔街一直实行到1975年5月1日,后来却演变成了将成本从基金管理人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阴暗手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没有对软性费用进行抨击,反而为那些投资公司进行不利于投资者的活动提供了避风港。
共同基金业做出了很多令人不满的不透明行为,不但限制了投资者的选择,也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第8章《共同基金业绩不佳的深层原因》描述了那些能带来利润却损害了投资者的行为——花钱才能参与、以过期价格进行交易和软性费用交易。
虽然主动管理取得成功的几率非常低,但一些共同基金公司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甚至以牺牲投资管理的利润为代价,这是管理人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事实证明,在识别一流的投资管理人时,质量特征远比数量特征重要。
要在主动管理中取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选择一个能够超越代理人的角色,为委托人获利而采取行动的管理公司。由于委托人的定位要求共同基金管理人放弃利润以创造投资收益,而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够符合这一要求。在追逐利润的投资管理业,忠实履行信托责任的情况是很罕见的。
要对管理共同基金投资组合的个人在品质和性格方面做出公正的判断,需要获得必要的信息,但几乎没有多少个人投资者拥有这种资源和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投资者在找到了一只很值得持有的共同基金后,可能却会发现管理公司采取了标榜着有利于投资者的资产限制措施,停止向新投资者发行这只基金。根据第9章《在主动管理中取胜》的描写,挑选到能带来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收益的基金管理人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即在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开放式基金,为希望进行被动管理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ETFs可以进行实时定价,税率也更低,但是需要通过中介业进行申购和赎回。ETF市场的主导产品与指数有关,与传统的共同基金市场相比,它包含了更多的理性投资产品。随着ETFs日益流行,华尔街做出的回应是发行了更多有缺陷的高费用投资产品。第10章《交易所交易基金》具体描写了ETF,并概括地叙述了它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