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又有被热炒的势头;
减税的力度可能不如一季度的决心那么大;
解决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困难的政策不能持续。
在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之后,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工作。这次会议发布的新闻稿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会议的确释放出一系列攸关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势的信号。
对于一季度6.4%的成绩单,会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明显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改革开放继续有力推进,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
对于这样的评价,笔者完全同意,也和笔者之前对一季度数据的评论文章的观点一致。一季度的数据一方面证明去年年底以来,很多机构和专家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数据也的确大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中国发布一季度数据之前,就调高了中国经济今年增长的预期。
会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指出,“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基于这样的论断,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会议提出了下一步经济政策的要点:
1⃣️、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
2⃣️、要有效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3⃣️、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4⃣️、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
5⃣️、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
6⃣️、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两句话以及会议对下一步宏观政策的部署,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宏观政策要转向”的重大信号。一些评论文章认为,中国的宽松政策要结束了,还有一些人认为,又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了等等。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宏观政策既没有转向,也没有可能转向。现在很多评论认为,中国的宏观政策“变了”,不是因为政策本身真的变了,而是很多人对中国宏观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误读。
就如同笔者之前评论的,很多机构和专家说一季度的数据“高于预期”,我对此不客气的评论:“不是高于预期”,而是这些机构和专家的预期错了,他们对中国经济过于悲观了而已。
对于这次政治局会议透露出来的种种信号,并非意味着在中国经济一季度取得不错的开局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开始出现变化,而是因为,机构和专家对中国宏观政策本身存在误读。
第一、对中国经济下行原因的判断,高层一直强调,体制性、结构性的原因是第一位的,这不是新的论断,而是高层自始至终强调的。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宏观政策上,高层从来没有说就是要刺激,就是要解决短期问题,而不管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但同时在各个场合表示,决不搞大水漫灌。
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中国的金融数据超预期反弹,被很多人理解为回到“大水漫灌”的老路,这次政治局会议,不过是对有人将当下的宏观政策理解为纯粹的刺激政策,为刺激而刺激,理解为完全放水的纠偏而已。
同时,对于宏观政策,高层也一直强调政策的灵活性,“适时预调微调”,对政策进行微调是常态,但很显然,政策的大方向并没有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第三、这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这并非新的提法,而是完全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是一样的。
之所以很多人感觉到房地产政策似乎变了,是因为今年一些城市或明或暗放松了调控,一线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小阳春”,外界担心房地产市场又出现报复性反弹,房地产市场又面临过热的情况。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理由,毕竟在2009年,“小阳春”最终演化成了一轮大牛市。高层在这个时候强调“房住不炒”,就是告诉外界,今年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是稳,不允许重现房地产过热和炒房的情况,不允许房价又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强调城市的主体责任,就是告诉外界,不要把政策理解偏了,不要以为高层又允许炒房了。在笔者看来,这个信号释放的非常及时。对于遏制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非理性的上涨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中国的宏观政策不会转向,原因很简单: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国内外的环境仍然很复杂。
应该清醒看到,影响中国经济的诸多因素,对中国经济悲观的预期都没有彻底逆转,中国经济的一些指标仍然不理想。比如:
中小企业的困难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
民间投资也仍然处在下滑的态势;
制造业投资同比仍然在下滑;
进出口积弱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
我特别担心的是,在刚刚出现好的势头的时候,政策不能持续跟上,对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健康的因素不去下决心解决。还有,在经济回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危险的苗头,比如:
房地产又有被热炒的势头;
减税的力度可能不如一季度的决心那么大;
解决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困难的政策不能持续。
一季度中国经济之所以开局良好,恰恰是因为政策的有力执行逆转了不好的预期,特别是减税政策,让很多企业不再悲观。
在中国经济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政策千万不能松懈,一定要确保后续政策的持续发力和执行力,一定要更加把困难预估的大一点,把政策执行的力度强一点。
毫无疑问,政策需要微调,政策需要释放更明确的用改革的办法稳定中国经济的信号,需要和“大水漫灌”的老办法切割,但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的大方向没有问题,不能转向而且不应该转向。
对于外界的误读,以及因误读而出现的新的苗头,及时释放信号是对的。比如,对房地产政策,重提“房住不炒”完全有必要,而且很及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规模减税降负,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加力而不是卸力,不能为了防止房地产过热,全面收紧货币政策,导致中小企业再次出现融资环境紧张。
很显然,政治局会议只是对中国的宏观政策进行微调而不是“转向”,这释放的是“政策定力”和“预期管理”而不是政策转变的信号。只是强调外界要正确理解中国宏观政策而不是误读,更加强调用改革的办法而不是“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