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中国的沪深股市摆脱了连续几年的熊市状态,进人了快速增长的牛市,上证综合指数在2007年5月9日突破了4000点大关之后,出现了上下震荡的局面,并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与此同时,进人股市的散户数量大增,平均每天开户数量超过20万,已经突破1亿户。
股市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市的支撑是上市公司的效益。2006年以来,股市发展得这么快,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上市公司的效益增长分不开的。我国经济在2002年以后恢复了快速增长的局面企业的效益普遍看好,规模以上企业的盈利在2002至2006年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0.6%,42.7%,38.1%,22.6%,31.0%,从2001年的4660亿元,到2006年的18784亿元,2007年前两个月的增长达到43.8%;而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效益较好的企业,盈利增长要高于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增长,如2006年增长32.3%,高了1.3个百分点。
上证综合指数在2001年5月曾达到2245点,但是,此后却走出5年的熊市,股指一路走低,许多股民亏损累累,上证综合指数在2005年4月竟创下了900多点的新低。在2006年成功地实施国有股权分置之后,股民的信心逐渐得到恢复,加上人民币升值等汇率因素,股市开始进人牛市。
作为资本市场的股市,是股东们资产交易的市场,其交易价格是双方在对上市公司资产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的,由于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和对信息的掌握不可能完全正确,对股票价格的高估(泡沫)或低估都是可能的。因此,股市有“泡沫”是正常现象。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效益一直是增长的,“泡沫”并不显著,也没有“泡沫”破裂的迹象。
股市不是赌场,不是零和游戏。因为购买股票是购买企业的资产,只要企业保持盈利,平均每股的资产就会不断增长,股民分得的红利也会不断增加,股价必然上涨,实现所有股民共赢。即使有些企业盈利减少甚至亏损,但只要企业不破产,股票仍代表-定的资产,股民就不会血本无归。因此,股民在选择股票时,要注重企业的业绩,规避效益不好的上市公司,可以减少和避免损失。
实际上,经过十几年股市的磨炼,绝大多数股民已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股市有风险已是家喻户晓。一些新的投资者在人市初期,既有过获利的喜悦,也曾有被套的苦恼,初步体味到股市的风险;至于老股民,经历了股市多年的考验,早已学会如何在股市拼搏,承受风险的心理就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