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罗伯逊的生活经历及如何逐步涉足投资界的?
朱利安·罗伯逊经营着享有巨大成功的老虎基金。当他谈到了46岁就从麦哲伦基金退休的彼得·林奇时,说:“彼得缺少一样东西:他不快乐。他也没法让别人帮他。”这是实话:彼得·林奇没有朱利安·罗伯逊那么乐在其中;也不像罗伯逊那样左右逢源,林奇一直孤军奋战。林奇是个工作狂,不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他的生活里甚至呼吸中除了股票,还是股票。几乎所有的投资天才都是出身贫寒,总是担心时运不济会像恶狼那样跟着他们,因而惶惶不可终日。罗伯逊当然不属于穷小子这类人。他生活富足,家底殷实;看他奢华高调的生活方式,就知道他不但赚了很多钱,而且十分享受工作的每一天。
几乎所有伟大的投资家——罗伯逊当然是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都是孤独的,他们像唐璜追逐女人或是猎人追逐鹿群一样追逐股票。这个工作他们没法儿分派给别人,也是这个追求使他们成了严苛的管理人,通常都特别主观和独断专行。然而,罗伯逊也不属于这一类。他现在已经60多岁了,身材魁梧健硕,脸色红润,指导着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团队。他总是把功劳全部归给团队成员,总是为集体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精明而高兴。
罗伯逊1932年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索尔兹伯里,父亲是一家纺织工厂的经理。从索尔兹伯里学校毕业后,他到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市的主教高中上学,然后在位于查珀尔希尔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拿到了商学学位。之后他在一艘军需品军舰上当了两年海军少尉。再后来,大问题来了:他这辈子该干什么?
1929年大萧条时期,罗伯逊父亲掌管的那个工厂的所有者厄兰格尔家族深信市场会复苏,就借了钱给他买股票。他是个很精明的投资人,并且注重向儿子解释商业是如何运作的,这正是投资成功的精髓,还告诉他怎么看财务报告。罗伯逊记得自己6岁就接触到股票了!他父亲对他期望很大,鼓励他去北方追求名誉和财富。父亲说,“那儿就是财富所在”。罗伯逊听从父亲的话,搬到了华尔街,尔后在基德尔-皮博迪公司一待就是23年;开始是经纪人,42岁时成了基德尔投资顾问分支韦伯斯特管理公司(Webster Manage-ment)的经理。到此为止他都是一帆风顺。
退出与重返
之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转变。1978年,46岁的罗伯逊在经营了韦伯斯特管理公司4年之后决定辞职,搬到异国他乡,一切从头开始。他和妻子约瑟芬还有两个儿子转战到了新西兰的奥克兰。作这个决定有几个理由。当时股票经纪佣金直线下降,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压力。正统的资金经理,不论是在信托公司还是投资咨询公司,都是成天穿着灰法兰绒套装,协助高端人士。股票经纪的工作有些乐趣,但是缺乏刺激,经纪人自己的财富前景不明朗,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也有限。
不论如何,罗伯逊在奥克兰度过了很惬意的一年半。与此同时,纽约的势态也有回转。有限责任合伙公司、对冲基金等新型投资方式尽管比传统的经纪或顾问工作更辛苦,更需要想象力,但却让资金经理们财源滚滚。罗伯逊的同辈们,像乔治·索罗斯和迈克尔·斯坦哈特都在股市风生水起,大获其利。不管奥克兰的生活有多惬意,像罗伯逊这样敏锐的竟争对手是绝不甘大战当前作壁上观的。
这样罗伯逊又回来了,在1980年5月建立了自己的资本为880万美元的对冲基金。他和合伙人索普·麦肯兹投入手头所有的150万美元。协议规定他们获得20%的利润,其余的归有限合伙人。他把基金取名为“老虎”,那是他平时叫妻子约瑟芬的昵称,夫妻俩是在1974年的一个派对上认识的。(他也叫其他人“老虎”。)约瑟芬在获得得克萨斯大学文学学位后,做起了圣诞装饰品生意。
1980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终于突破了1000点大关,里根政府让美国人感到反败为胜,大牛市接踵而至。所以,老虎基金开业的时机非常有利;第一年基金就涨了70.4%。除去管理人员所占利润的20%,有限合伙人收益为56.3%,比标准普尔高出大约25个百分点。第二年,1981年,市场下跌了5%,但老虎基金还是涨了24.3%,除去20%的管理人员利润,有限合伙人收益还有19.4%,比标准普尔高出24个百分点还多。1982年,有限合伙人收益42.4%,标准普尔只有22.3%,又高出24个百分点。很明显这么好的结果不是出于偶然。
尽管整个80年代老虎基金一直在增长,但规模仍然有限。像大多数同行一样,罗伯逊也受到1987年崩盘的重创,但他很快恢复了元气。他的选股核心实力再一次回归,开始为海外运作铺路。
20世纪80年代,罗伯逊很愿意在需要时聘请外来的顾问:保险业高管、航空专家和医生等等。如图所示。
聘请外来顾问
后来,他的内部研究团队羽翼已丰,就不用外聘了。他希望他的雇员,不论是分析、交易还是行政管理都是各个行业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