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否认,投资组合应在不同行业及股票类型之间建立一种均衡。集中于某个特定行业或某一特定类的股票,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波动性,因为组合中的所有股票是高度相关的,容易出现一动皆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的风险也更大,因为在这样的组合里,绝大多数股票都要受到少数几个要素的影响,一旦投资者对这些要素的判断有误,后果将不堪设想。
例如,假设在一个组合中,银行股的权重达到80%左右,那么,该组合的投资者就要面对较高风险,因为一旦出现针对银行板块的重大事件(如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灾难性亏损。同样,如果一个重仓持有周期股,那么,它的成败就要高度依赖于投资者对经济周期的正确预测。总之,重仓持有某个板块或是某个特定类型的股票都是危险的。因此,本杰明•格林厄姆和菲利普•费雪都告诫投资者,应该将组合的绝大部分分散到五个以上不同的行业。
为了降低波动性,并以更大的灵活性把握当前的机会,很多伟大的投资者(尤其是对冲基金经理)进一步升华了多元化原则。他们同时交易彼此之间相关性很低的多种有价证券。我们已经在第六章里提到,特殊情况股、转折股以及不良债权,都可以为投资者实施多元化提供机会。此外,头寸套利也可以带来规避整体市场变动影响的稳定收益。不动产投资信托则有助于跟踪不动产价格走势,其努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股票市场,因而成为多元化投资的可选对象之一。(REIT是由不动产经营机构管理的房产、公寓地产、商业房产及大卖场构成的组合)
管理大型组合的投资者,甚至借助另一类投资品来提高收益的稳定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沃伦•巴菲特则负责管理一家合伙投资机构,他将投资组合划分为公众公司的股票、头寸套利和所谓的“控制形势”。利用最后一类投资,巴菲特试图以影响公司政策为目标而对公司实施控制。假如投资者可以迫使公司采取重大政策调整,那么,这些“控制形势”类型的投资可以在熊市中提供超强回报。
但采取这种具有退祸性的子组合的策略,也并非毫无风险。首先,投资者必须意识到,即便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有价证券也可能高度相关。比如,尽管私募股权投资完全不同于公开交易的股票,但它们均与股票市场是正相关的。实际上,在市场上买卖风险投资股权的价格,就取决于当前的市场形势。
其次,在短期时间窗口(从几个月到几年)内进行相关性检验,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一项认真而严肃的相关性研究必须采取非常长的时间窗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检验结论,最好是跨越几十年。为排除巧合因素的干扰,还需要研究这种关系的内在逻辑性。
再次,即便某些有价证券以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必须意识到的是,相关性本身就是不稳定的。在现实中,它们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说,在市场危机期间,两种证券之间可能会显示出强烈的相关性(或是明显缺乏相关性),这也是考虑相关性的一个方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在市场出现恐慌时,人们更需要现金,于是,他们会卖掉所有可以卖掉的东西,根本就不会考虑价格和投资的具体特征。比如,在股市崩盘时,头寸套利会与股票市场同步下跌。此外,如果股市的危机与某种经济要素有关,那么,不良债权的价格也会因股市暴跌而受到牵连,因为恶化的经济形势很可能会进一步打压不良债权市场。
雷•达里奥也指出,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股票和债券之间有可能呈现负相关,因为股票价格和利率都会下降。相比之下,在通胀率上涨时,股票和债券倾向于正相关,因为此时,利率将被上调,股价通常会下跌。另一个正相关的例子是经济在均衡时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它似乎让股票和债券都成为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