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1992年的年報當中,我們提到了許多CEO不當的自肥行為,我將之稱為"企業菁英冒著失去他們在社會重大議題公信力的風險-這是他們本來擁有相當發言份量的領域-當他們在大力鼓吹讓自己奪取不合理利益的做法"。
這種公信力淪喪的現象已經發生,目前CEO們最大的任務是如何重拾美國大眾對他們的信任,而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他們絕對有必要這樣做,但如果我們看到的是一再自以為是的言論、無意義的政策說明、董事會與委員會形式上的搬風改組,那麼一切的努力終將徒勞無功,相反的,我認為CEO們應該將領導力落實到內心中,將股東們視為真正的夥伴而不是其禁臠,現在是CEO們起而行的時候了。
股东
給投資人三個衷心的建議,第一,特別注意會計帳務有問題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遲遲不肯將選擇權成本列為費用,或者其退休金精算的假設過於樂觀,千萬要小心。當管理當局在人前選擇比較軟的柿子來吃,那麼在人後很有可能也是如此,廚房裡絕對不可能只有一隻蟑螂。
第二,大力鼓吹EBITDA-亦即扣除利息稅負及折舊攤銷前盈餘的觀念更是一項危險的舉動,這意思好像說折舊根本就不是費用的一種,因為它並不影響到現金的流出,這根本就是一派胡言,確實折舊是一項很不起眼的費用,因為它的現金支出是在取得的資產還未發揮效益之前就預先支付的,然而現在假設你在年初就預先支付公司員工未來十年的薪資報酬(就好像是支付現金購買一項耐用年限達十年的固定資產一般),那麼在接下來的九年之間,所有的薪資報酬都將變成一項沒有現金支出的費用,會計上係做為預付費用的減項。在這種狀況下,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敢說後九年所記錄的費用只不過是會計上的形式而已呢??
第三,複雜難懂的財務報表附註揭露通常暗示管理當局不值得信賴,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附註揭露或管理當局的說明解釋,這通常代表管理當局壓根就不想讓你搞懂,安隆在某些交易的過程說明,到現在還讓我相當困惑。最後要特別小心那些習慣誇大盈餘預測及成長預期的公司,企業很少能夠在一帆風順、毫無意外的環境下經營,所以盈餘也很難按照當初預計般穩定成長(那只有券商提供的公開說明書才看得到)。
目前查理跟我不僅不清楚明年我們旗下事業到底能夠賺多少錢,我們甚至不知道下一季的數字,所以我們相當懷疑那些常常聲稱知道未來會如何如何的人,而如果他們真的每次都能達到盈餘目標,我們反而更懷疑這其中有鬼,那些習慣保證能夠達到數字目標的人,總有一天會被迫去假造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