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看股市]外卖引发轩然大波!刚刚 国家发话了!
9月8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朋友圈,一场关于外卖的全民大讨论不期而至。 经过一天的发酵,各方表态不少,支持的有,反对的有,立场不同,态度各异。 目前,绝大多数人看问题的视角,局限在外卖本身,可其实,视野放大会发现:
物流效率,是整个中国经济都在面临的大问题!
据券商统计,中国物流成本目前占GDP的比重为14.8%,不但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制造业强国,比世界平均水平也高出不少。 2019年中国GDP达到99万亿,如果物流成本占比能够向世界平均水平看齐,将节省成本,近4万亿。如果和美国物流成本占比一致,那节约的金额更将达到6.7万亿。 2019年,浙江省GDP排名中国第四,规模为6.2万亿,6.7万亿省出来的钱,比浙江省的GDP还多。
这是最高层的回应 太重要!
时间点非常巧合,就在外卖骑手一文引发轩然大波之际,最高层开会刚好说到流通效率问题。 9月9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中最核心的议题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关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具体的表述如下: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要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还是9月9日,发改委网站专门刊登了关于《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物流业在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供应链协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增强。
从中央到发改委,连续关注物流行业,重视流通效率,市场自然不敢怠慢。 9月10日,尽管A股行情疲软,但物流板块相对强势,同花顺板块涨幅榜里,物流板块高居第四位。香港市场中,龙头物流股们更是用大涨回应市场期待。 最高层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额外关注物流体系,关注流通效率呢?难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已经引发系统性关注? 相信不是这样。 在中国,重要的议题,重要的文件都是未雨绸缪许久的结果,很少因为突发事件,临时决议,所以外卖骑手引发全民热议,应该是刚好和最高层会议的主题撞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巧合,高层有关注,民间有声音,也足以让人重视再重视,分析再分析。 中美大博弈,不是只在高端制造,不是只有高举高打,而是全方面较量,全领域竞逐。任何一个短板被弥补,任何一个领域有进展,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流通效率如果能够大幅提高,挖出来的增长,省出来的经费,可以给更需要的地方输送更多的弹药,更多的血液。 2020年6月3日,发改委曾公开表示:
尽管中国物流绩效水平在全球160多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6位,在同等收入水平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较为突出,不能有效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就拿美国来说,中美物流成本差距长期保持在6%以上。 从上图很容易能看出来,2016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物流差距,不但没有实质性缩小,反而还拉大了0.2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的数据,商品市场效率,中国其实和印度差不多,与美国相比差距同样在拉大。 这差距合理吗? 网上有分析说,中国物流成本占比高,和别人有差距是正常的,原因这是经济结构问题,中国二产占比高,三产相对低,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物流成本占比比别人高。 这话有一定道理,可也有很大问题。 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为42.6%,经过十年发展,到了2019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上升到53.9%,10年占比提高11.3%。 就增长幅度而言,占比提升比例为26%。 同一时间段,物流成本占比下降的程度如何呢? 2009年,中国物流成本占比为18.1%;2019年,中国物流成本占比14.7%,10年占比下降了3.4%。 就下降幅度而言,物流占比下降幅度为18.7%。 上述对比非常直观,三产提高的幅度,远远大于物流成本降低的程度,也说明经济结构说,并不能完全解释目前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现状。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局面,全中国都清楚,制造业强是中国和美国博弈的最大筹码,也是未来能够不落美国下风的最重要因素。 制造业占比,对中国而言,保持在一定比例和程度是必须的。产业空心化,谁也不能接受,这是全中国的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经济结构不能对标欧美,难道物流效率就不用提升了? 当然不。 如果要降从哪下手? 2020年6月,发改委明确表示:
物流降成本工作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三”,即“三难”,用地难、融资难、通行难;“三多”,管理条线多、收费项目多、税收负担多;“三低”,铁水运输占比低、标准化水平低、行业集中度低;“三不畅”,基础设施联通不畅、铁水干线通道不畅、信息互联共享不畅。
少收费、多基建、多互联,是三大最重要方向。 这三个方向说来简单,可很多做起来没那么容易。比如少收费,经济下行,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掣肘其实很多。 基建和互联好一些,可又涉及到更多市场因素、企业因素,政府协调起来难度同样不小。 2018年,马云曾经公开表示:
菜鸟要全力以赴来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我们会投资上千亿元来做这件事情,我们做智能物流骨干网,不仅仅因为我们可以做,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我们的目标是把今天占到中国GDP15%的物流成本,降低到5%以下。
5%可能确实有点夸张,可大企业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看起来是最合理的办法。 最近,阿里系在物流市场上动作多多,圆通、环世物流集团都有新布局。 提高物流效率,流转越快,阿里赚得越多。如果物流成本占比真能到5%,阿里系相信是最受益的一方,国家其实也乐见其成。 看看蚂蚁金服,背后有全国社保基金、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建行、中央汇金等等一大堆国资,家大业大需要贡献更多社会责任,马云做这么大,他心里门儿清。 效率问题是一个体系,反映在宏观层面,更反映在企业身上。 8月11日,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破天荒在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 但从检索效率指标,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数量上的进展那么大。 2019年,世界500强里,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4%,远低于美国的8.6%。 和美国比差距明显,和中国自己比,成长性也乏善可陈。2015年,世界500强里的中国企业销售收益率一度达到5.6%,而到了2017年,销售收益率竟下降为5.1%。 5年过去,中国数量在成长,但中国效率的提升,并不明显。 从一穷二白到全球GDP第二,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如今的中国需要从以量取胜,切换到效率制胜。 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弥补差距,中国需要更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