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从高考状元成长为首席经济学家,大家现在走的路都是我以前走过的,所以我对大家心里的想法和大家的梦想都有切身的体会。今天我想用大部分的时间给大家讲下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决定,以及后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的一个职业路径,为大家解除一些迷茫。刚才马主任专门介绍了我是我们当地的高考状元,所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认为的一些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供大家参考。
童年:去少林寺学武未遂 被称为清华的苗子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经历,我出生在河南豫东大平原,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我非常羡慕大家可以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可以这么小就接触到财商教育。我在小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当时是一个物质非常贫乏的年代,甚至经常为吃饱肚子发愁。当然那个时候我一开始并没有想着用知识改变命运,而是想用学武来改变命运。大家可能觉得很好奇,我们大家都知道河南有少林寺,很多人都是看电影才知道河南有少林寺,实际上对于很多河南人来说,成才之路就两条:一条是去少林寺学武,梦想学成像李连杰、成龙一样的功夫巨星,另外一个就是去学校学习,考上大学。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老是受到别人的欺负,我们家里就我一个男孩,所以那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到少林寺去,一定要学一身武艺,让别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从4岁开始一直到7岁上学(那时候没有幼儿园直接上一年级所以七岁上学),这三年我一直是起早贪黑,没有任何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家里练基本功,当时我爸的想法是等我到七八岁了,就把我送到少林寺去学武。当时我的理想就是一定要学成一身的武艺再也不受别人欺负。
但是我对于学习确实是非常热爱的,虽然说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武了,但是我还是能把很多时间用到学习上。那时候学习不像现在,可以用步步高学习机、可以看书,那时是没有任何教材的。我是怎么学汉字的呢?在农村有几位识字的老先生,他们把我叫过去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来教我认字,然后到七岁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认识一千多个字了,记忆力确实还不错。
在当时有供销社,供销社有个算盘,供销社的人在闲暇的时候教我怎么使用算盘,我就是在这种条件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学会了打算盘。在没上学之前,供销社每个月结账都会请我去当帮手,所以虽然说我把很多精力用在了学武上,但是我们村里的人相信我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并且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清华的苗子”。
我为什么会被叫“清华的苗子”呢?这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村的人不知道有那么多大学,因为我们村没有一个大学生,他们朦胧地知道清华是一个好大学,所以我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要考上清华。非常可笑的是,我那时候对清华丝毫不了解,我看了一下我小学、初中、高中的日记,每年都会写考上清华,结果现在我发现我写的清华的“清”还是青草的“青”,不知道还带“三点水”。
直到高考填报志愿,志愿表一下来我发现这个我写了那么多年的清华梦,没想到其中 “清华”两字带“三点水”,我就问老师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有两个清华大学,我们老师说就是这个带“三点水”的清华大学。可以说那时候的梦想是一个朦胧的梦,就是我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小学: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学习上 保持一直领先
怀揣着这个梦想我上了小学,上学之后我确实有一定的天赋,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一直排名第一。这样我爸就打消了让我去学武的念头,而是让我专心地学习,因为我们学校老师也不舍得让我弃学学武,他觉得太浪费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我认为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勤奋,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什么是所有的时间?无论是上学的时候还是放假的时候,无论是上课的时候还是休息的时候,我都用在了学习上。 在我记忆中没有一次出去玩能超过一小时的,因为我认为如果超过了一小时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其实这也源于我对学习的热爱,我认为学了知识就可以离梦想更近一点,你学了知识你的大脑会更充实一点,这时候就会有很强的获得感,只有这样才可以远远地把别人抛在后面,可以一直保持领先。当你在每次期末考试都能够考第一,并且把第二名甩到很远的位置的话,你就会有更强的动力去学习,保持优势,这种获得感可以说是非常强烈的。
当然我们那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诱惑,没有游戏机也没有智能手机,大家玩的东西也是非常的少,像玻璃球之类的,当然后来也有了俄罗斯方块游戏。但是我认为在上学的期间应该是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因为现在你的任务是通过高考实现你的梦想,通过高考考上理想大学,否则所有的理想、所有的父母对你的期望都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我当时为什么能够保持学习成绩一直领先?虽然我上的学校和大家是没法相比的,大家上的学校是我们深圳市的名校,很多人都很难进来,因此大家都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我上的小学是什么的小学呢?那是我们村里的小学,总共5个班,一个班40人,也就是200人。我的老师是我们村里的农民,一边教课,一边种地,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水平,甚至连一个中专毕业的都没有,我们班40个人考初中总共考上了6个。
初中:提前自学 一直走在别人的前面
我考上的初中是我们乡镇的初中,一直到高中我才上到我们县重点高中,算是一个比较好点的学校,但也不是什么省重点高中,一直到后来我考上清华了证明了我们高中的实力,我们第二年才被评为省重点。也就是说我上的学校其实一直都是非常一般的学校,甚至是条件非常简陋的学校,但是我认为这些条件实际上对你的成功、对你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你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你有没有对学习感兴趣,你有没有把一切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你有没有这种特别渴望成功的心情。
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一直走在了别人前面,比如说暑假我会把每一天的时间表排得比上课还要满。 早上6点钟起床,7点钟到8点钟读课文;8点钟吃饭,吃完饭之后上午写一篇作文,每天一篇;然后写到11点开始做数学,数学做到12点之后吃午饭,吃完之后开始学英语;也就说从早到晚我安排的时间都是非常满的。只有这种强化训练你才能跑到别人前面,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暑假里面把下个学期所有的课程全部都自学一遍了。
很多同学是不是有这种体会,一个暑假过后,去了很多国家、很多地方玩,打了很多游戏,回来一上课心就收不回来了,上个学期学的内容基本上忘差不多了?这样的话你一开学实际上就落后了别人很多。而当你坚持每个假期把下个学期所有的课程自学完时,一开学你和你同班同学的差距就拉得很大,别人想赶超你是非常难的,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把一学期的课学完了。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别的同学还在接受新的知识,你已经在复习了!有了这样一学期的领先优势,你相当于用五年级的实力来和四年级同学竞争,这样你怎么会不领先呢?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内容我都自学完了,所以老师讲的内容我基本上不怎么听,偶尔抬头看一下老师讲的有没有新东西,都是在做自己的题目,当然是一个难度更高的题目,这样一堂课下来,虽然大家都听了45分钟,但是对我来说其实就用五分钟把老师讲的东西掌握了,剩下40分钟都在做提高题,日积月累下来我的成绩就和其他同学拉的比较远。
虽然我读的是很一般的学校,但是我在这个学校里面可以保证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什么意思?就是我的总分是第一,并且比第二名一般要高出50分到100分,所以没有同学会想和我竞争。这个优势是怎么建立的呢?就是超前学习! 我不仅要保证总分第一,我还要保证除了体育课外其他每一门课都要第一。特有意思的是,初中的时候,我们有十门课,每门课我都是第一,所以每次发奖状的时候基本上讲台上放的一摞奖状、作业本、钢笔都是为我一个人准备的,我就原封不动地把老师买的本子全部拿下去了,然后被我们班同学分光,每次我都一个都留不住,就剩了一些奖状。
所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就是说你要想超越别人,你要想考上清华这样的学校,那么不和第二名有很大的差距你是很难考上的。当然可能因为是好学校,教学成绩好,同学比较多,并且每年毕业的学生可能有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考上清华北大,所以可能压力没那么大。但是在我们县,我是历史上第四个考上清华或北大的,如果你的成绩不能超过第二名50分到100分,怎么可能有自信报清华北大 。河南省1亿人口,清华北大总共录取100人,去年的考生是99万人,清华北大总共录取100人什么概念呢?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一万个同学中只有一个人录取。所以你要想考上清华北大,那你必须得和别的同学拉开很大的差距才行。
学习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没法弄虚作假的事情,你可以欺骗老师、欺骗家长,但是你骗不到自己,如果你的知识没有学得扎实,那么在高考的时候你是很难发挥好的。有人说我今年高考考得不好,是我发挥的不好,其实这都是借口。
高中学习经验:追求极致目标100分 勤能补拙
给大家介绍我的学习经验,我个人是追求极致的,我追求每门课都按一百分准备的,如果你每门课都能考一百分,你会考不上清华吗? 当然你按一百分准备不一定真的能考一百,但是中国古人有一句名言,“求上得中,求中得下”,首先你的目标要高远,这样你才能学好。比方说你的目标是100分,结果考了90分,发挥得不太好也没问题,也能考上;但如果目标就是90分,你可能发挥不好考了80分,就落榜了。所以大家事前这个目标应该制定高一点,“求上得中,求中得下”
最后我给大家讲的就是说要勤奋,勤能补拙。其实我发现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要测试智商的话,智商的排名和成绩的排名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都学过语文课文《伤仲永》,为什么像仲永这样的天才,很多天赋非常好的同学最后没有考上好大学?这是因为很多聪明的人认为自己很聪明,所以不愿意去努力,不愿意勤奋,最后反而不如天资一般的同学。
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一句话,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来勉励大家要勤奋。后来有同学就在网上找到了安慰剂,说其实这句话不完整,说这句话真正是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但是这1%的天分往往更重要。很多人说我没有天分所以我不愿意努力,其实想一下,你的天分不是你能选择的,是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决定好的,你没法怨天尤人。有的人一出生,就超过很多人一生的努力,比如王思聪,大家都知道的“国民老公”,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身价不菲,因为他爸是王健林先生。但是出生在谁家,你能够选择吗?
人生的意义有很多,并不能光用金钱来衡量,有些人身价很高,但是大家对他的尊重肯定没有对一个科学家——比如说前段时间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医学家屠呦呦——的尊重多。这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更大,所以大家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今天虽然是讲财商的课程,但大家不要钻进钱眼,不要认为一个人的金钱多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人类社会的意义有很多方面来体现,不一定看钱。
我是想告诉大家,很多时候天分你是没有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的是勤奋。你可以通过勤奋超过很多人,你可能通过勤奋不一定成为第一,但是你可以通过勤奋超越平均水平,超过你原来应该有的水平,这时候你就是问心无愧的。在高中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我不修边幅,因为确实把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了。
大家现在在高中的阶段,这时候学习压力是很大的,都要面临着高考,所以我们要记住毛主席那句话,战略上要轻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大家对于高考首先要蔑视它,它就是一次考试,和你平时的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模拟考试没有太大区别,就是在几十分钟之内做完一套卷子,所以你在战略上一定要藐视他。只有这样你才能树立自信,心里想着我一定会发挥好,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考上理想的大学。
第二点,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它,因为高考它不是一次寻常的考试,两三百分钟的考试能让你改变命运,能让你鲤鱼跳龙门。在战术上你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要知道高一的时候学到哪个程度,高二的时候应该学到哪个程度,最后复习的时候要达到哪个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竹在胸。 我相信只要你准备好了,只要你能够把老师教的东西、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那么高考一定会考出理想的成绩。
在1999年,当时接近跨越千年的时间点我参加了高考,应该说在那个时候我考完试心里面没有任何的忐忑,因为我认为我虽然没有发挥得好但是正常,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是能考上的。那时候河南省高考志愿填报是盲报,也就是你不知道分数之前要填报志愿,这时候就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估计。当时我就填了一个志愿,也就是清华之后所有的志愿表都是空白的,因为我相信我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一定会成功。在这里,我要勉励大家,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要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
高考状元圆梦清华本科 跨专业备考北大光华研究生
在高中的时候,我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特别清醒的认识,因为高中的时候跟大家在座的一样都比较迷茫,当时只知道我要考上清华,但是到底干什么完全不懂。那时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多,大家可以上网查找、可以听课,那时候是完全没有人知道的。因此在清华上了四年机械专业之后,我发现我对于在实验室里面做研究,对于学机械其实并没有太多兴趣。考上清华它只是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但是机械并不是我喜欢的专业,这时候就要去重新选择未来的职业了。
在2003年的时候流行“非典”,在 “非典”期间天天被关到校园里面不能出来的时候,天天在实验室里面写程序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我做什么,难道以后我就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天天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天天编程,或者到机械厂里面和其他工人一样穿着工作服去做零部件吗?我对这个都不感兴趣,那么我感兴趣是什么?我感兴趣的是社会活动,是金融和经济有关的,而那时候我其实没有上过一节这方面的课程,这时候我就要走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来改变专业,就是考研。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考研的话更像一个苦行僧的日子。因为高考是经过了长达十年的准备打了一个非常有把握的仗,但是考研完全要自己学,没有老师、没有同学、没有人告诉你要考什么。
当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是国内最好的管理学院,考北大光华难度被公认是全国最难的,各个学校的尖子生都想考光华。北大光华金融班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班,也是非常难考的,我当时年轻气盛,既然改专业了就一定要改到一个国内最好的学院、最好的专业,于是就选择了考北大光华。在考上光华之前,我没有听过一节经济相关的课,在准备考光华的时候我也没有一点经济学的知识,和大家一样连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机会成本”都不知道,什么是需求曲线也都不知道。
但那时候我就知道一点,就是我认定的目标只要通过我的努力肯定能实现,因为我不比别人差。就因为有了这个信念,所以我起早贪黑,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坚持了半年时间,从一个初学者变成了一个非常娴熟的经济学研究生。
当时和我一起奋斗的、一起准备考研的有16位同学,有来自各个学校的尖子生,当时我们没有教室学习,只能蹭清华的教室,因为清华大学教学楼比较多、有空闲的。当时大家互相帮忙占位,我记得是在清华刚落成的六教有个114教室,我们每天谁去的早就帮大家占位,大概有16个同学一起互相鼓劲。 很多同学都以为我是“打酱油”的,因为我一点基础都没有,而他们都是各大财经大学金融系学了四年经济课的学生。所以一开始我就非常谦虚,以小学生的心态向他们学习,问他们这个概念怎么理解,那个题目怎么做。
这样钻研了5月的时间后,在考试前一个月终于逆转了,开始有人拿着很难的问题过来问我怎么做了。就在这五个月的时间我学完了四年的课程,这样才有机会考上光华。那时候我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因为从清华毕业之后没有工作,档案、户口都会被打回原籍,以至于我们老家都有一传言说因为我在清华的学习成绩太差被学校开除了,所以毕业之后档案、学籍都打回原籍了。所以我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必须考上北大,这样户口才会挪回北京,否则的话就是农村户口,可以说我是没有给自己留退路的。最后我确实实现了我的梦想,我成功地考到了北大光华。光华的专业课是国内最难的,150分的试卷能考90分就“烧高香”了,它要求每门课都要及格,有一门不及格就被刷下来了。
从机械转向金融也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是我也是通过刻苦努力实现了,所以大家选对了方向之后实际上就是要去努力实现。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平时说的话不靠谱,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比较靠谱,“一个人的成功实际上就两个要:第一点,你选择一个方向;第二点,玩命地坚持下去,这样你就会成功”。很多人实际上选不对正确的方向,努力的方向错了,这时候你再努力都没有意义。如果选择了方向,但是大多数人是不能坚持下去的,因为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很多人半途而废了,最后也是没法成功。所以你只要能够选对方向之后,坚持下去,你就超越了99%的人,你就成功了,所以说成功其实并不是很神秘。
在北大两年的学习时间,我非常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之前所有的课我都没听过,都是自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必须认真地去听那些经济学家、教授他们给我们讲的理论是如何和实践结合。我在入学的时候是第12名,毕业的时候是第3名,当时可以保送读博士,但是我再次作出了重要的决定,放弃读博士选择就业。当时我认为在中国做金融,硕士就够了。如果读博士的话还要再花四年时间,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四年的时间完全不是一个样子。
跨入金融行业 成为南方基金研究员
如果当时选择读博士毕业之后再去找工作,那么面试的时候会遇到谁?会遇到我的同班同学,因为他们已经当领导了。所以我当时果断地放弃了读博士的机会,而是选择来到深圳,来到南方基金——当时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也是最早的基金公司,在研究部做一名行业研究员。
而我进入南方基金的时刻是2006年3月份,当时A股市场已经经过了四年的熊市,是最低迷的一个时候,正是在大家都不看好金融行业,都不看好中国股市的时候,我进入了这个行业。我认为如果你在一个寒冬进到一个行业,那么你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非常幸运的是,06年我进到这个行业之后就迎来了长达两年的大牛市,07年一年牛市发的奖金就可以在深圳付首付买房,就解决了生活的最低需求。
而07年行情特别好的时候毕业的同学是在这个行业非常火热,大家都挤破脑袋进来的时候入行的,进来之后就遭遇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年的年终奖是2万块。也就是说你在进入到某个行业的时候不一定是这个行业非常热门的时候,而是在还没有人怎么关注这个行业,这个行业还是低迷的时候进去,这时候你将迎来的是一个上升的曲线,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乘坐收益率曲线。这样的话随着行情的转好,你的人生也会不断地上扬。
在南方基金,我先是做行业研究员,这是每一个进入到基金行业的第一步。我研究的是汽车行业,因为我本科学的是机械,和汽车有点关系,做了三年后我从行研人员转做基金经理,对我来说,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是做策略分析师。什么是策略分析师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成经常上央视要给大家讲市场的人,实际上就是研究宏观经济、股市的运行规律,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基金公司管理着上千亿的投资者的资金,所以投资大方向非常重要,应该往哪个方面投非常重要。 而基金公司一向是以低调神秘著称,一般出来做策略分析师的大多数都是证券公司的研究员,但是我作为基金公司研究员却打破了这个行业的偏见。从09年开始到中央二台做直播,一做就是十年,每周一次,雷打不动,除了某一周休假没去,其他时间每周一次。这样坚持了十年,我与央视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动关系,非常感谢央视!
我认定的事,我会一直坚持,无论有多少困难,无论我在外地还在哪,我都会赶回来去深圳直播室做一次直播,风雨无阻。其实做任何事情,你只要能够坚持十年,都会有成果。因为你能坚持十年,而大多人是坚持不了的。在央视开始直播中,逐步地提高了知名度,也逐步地被市场认可我的观点,这时我又开始和其他的媒体合作,比如说纸媒三大报,还有一些财经网站经常会发表我的观点。市场上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话我就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我看好的行业和板块就会有更多投资人去买入而被关注。
成为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工作和爱好合为一体
在前年因为我的市场影响力大、得票率比较高,新浪财经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展示了我的照片一周的时间,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策略分析师。其实在我之前基金行业几乎没有做市场分析的,没有人做策略研究,我相当于开创性地做了这项工作,创造了这个职位。我后来到前海开源基金做首席经济学家。
现在,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是公司的一个标杆人物,起到了一个旗帜性的作用。很多基金例如大成基金,是从央行挖了一位很著名的学者叫姚余栋过来做首席经济学家。原来申银万国的著名策略分析师袁宜,去了富国基金,原来国泰君安证券的著名经济学家林采宜去了华安基金。
其实职业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就像一位著名的人力资源研究人员说过的一句话一样,这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就是适合你的工作。你不要认为别人可以赚很多钱的工作就是个好工作,也许它不适合你,因为你一天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如果这份工作不是你喜欢的,那么你的一生将非常痛苦,因为一半时间你都很痛苦。
很多人说我下班了之后,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你下班之后的时间毕竟是少的,如果说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兴趣,那么你下班之后也是在看工作相关的东西,你的进步肯定比别人要快。因为对你来说,你从工作中可以得到成就感、得到兴趣。
巴菲特是全世界做的最成功的投资人,他的价值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过去54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资产净值增长了2万倍,54年前他的公司股价是9美元,现在是32万美元一股。为什么会涨这么多倍呢?就是因为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他会选择做好的公司的股东,而不是像国内很多投资者乱炒股票。
还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他确实非常热爱资产管理这个工作,有一次他在致投资者的信中写道,我和我的伙伴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因为对我们来说为投资人做好资产管理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而大家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感觉上班很痛苦,每天都在看着表什么时候下班,很多同学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看手表看怎么还不下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必须培养你的兴趣,做你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你才能成功,我们应该从巴菲特的身上去学习这种精神。
巴菲特今年87岁了,过去三年我三次到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巴菲特87岁,他的伙伴芒格95岁,两个接近百岁的老人坐在讲台面对着5万人——从全世界飞到奥马哈参加股东大会的5万投资者,大家简直像朝圣一样去听他演讲。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中间只休息了一小时吃午饭的时间,整整六个小时,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在回答大家的问题,一直在演讲。大家可以想象他们的精神,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等你将来到耄耋老人的时候、到八九十岁的时候说话能不能自理。但是人家一直坚持做投资,坚持给大家演讲,所以他们成为全世界投资者尊重的两位老人。
巴菲特在每年6月份,也就是在开完股东大会一个月之后,会拍卖一次午餐。 这个午餐你拍得之后可以带七个朋友参加,和巴菲特一起吃个牛排,大概两个小时。拍卖的价格每年都在上涨,今年的价格是300万美元一顿饭。当然这些钱他自己没有保留,他捐给了慈善机构,实际上把他所有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他没有给他子女留一分钱。他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子女在他死了之后能够得到一美元的话,就要 “烧高香”。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很多钱是一种耻辱,因为这样他一生就毁了,就不愿意奋斗了。
巴菲特已经把他所有的钱都捐了,包括他好朋友比尔盖茨也是这样。所以大家可以想一下,巴菲特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他能够吸引全世界人尊重,就因为他人格的一种魅力,希望大家将来无论从事哪一份职业,你都要赢得人民的尊重,都要做出你的成绩,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北大毕业的时候果断放弃了读博士,但是我认为作为首席经济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还是希望把缺憾给补上。今年在公司资助之下,我成功申请了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全球金融GFD项目,现在每个月都要去北京学习三四天,通过金融班的学习,也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所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是没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