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确定了一个投资的基石:必须用企业视角来看待投资。但这句话是否可以反过来讲,变成:股票就是企业,股票与企业完全相等呢?答案很简单,不能。
这个问题可能要从证券市场的本质出发来认识。从功能来看,企业通过出让部分所有权,从证券市场中获得发展的资本,投资者通过付出资金来购买一部分的所有权,来享有企业发展的相应成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就在于市场评价企业的这部分股权的价格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进行的。这一点如果从价值的角度可能对此能有更清晰的展示。
在前文中曾经谈到,“价值”一词具有多种视角的解释。比如企业当前的账面价值(净资产),这可以说是对企业最直观但也是最浅层次的表现;而内在价值是企业在账面价值基础上不断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但由于必须在未来才能证实,属于一个推测或者估计值,所以虽然最重要但也最具不确定性;除此之外证券市场给予企业的市值,则反映了企业在账面价值之上未来创造内在价值的预期,而这种预期既缺乏确切的标准和共识,也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三种主要的价值之间处于永远的互相影响的动态调整和经常性的不同步状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证券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对企业的预期价值进行定价和交换的场所。也就是说,在证券市场中的定价既非反映的是企业的客观现状也不是对企业未来状况的准确估计,而是市场对于其未来的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有时对,有时错,有时接近事实,有时会与事实产生极大的偏离,有时保持稳定有时波动很大。股票作为企业在证券市场中的身份,成为这种预期定价的主要载体,而股价波动成为表现形式。所以股票与企业有紧密的联系无疑但股票与企业又不完全是一码事儿。
根据(价位评估)中的一项研究,在剔除了1999-2001年存在股市泡沫的年份后,对标准普尔500公司过去10年的股东总回报率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各项可能影响回报率变化的指标中,“预期”所占的比重远远高过其他因素。所选的样本会同股东回报率变化中,有18%可以用投资者预期的变化来解释,而现金流和经济利润的绝对指标所占的比重只有8%和1.5%。这表明,决定股东总回报率变化中关键的决定因素实际上是预期——而这个结论似乎也再一次告诉我们,理解市场定价的机理,理解什么将会折价、什么会获得溢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