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小散”众生相
“迷人”陷阱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区块链,比特币。
回望2017年,这无疑是互联网世界最具热度的两个名词。虽然直至今时今日,能真正理解这两个名词究竟指代何物的人仍属少数,但这并不妨碍这股由这两个名词所引燃的熊熊大火,以燎原之势由“线上”向“线下”延烧。
当科技圈和互联网上那些或真或假、或公认或自称的“大佬”们以近乎布道的姿态,描绘着“链”的未来图景时,更多听众眼里,只有“币”所闪耀着的带点幻影的财富光芒。
炒币的人多了,便有了所谓“币圈”。无需理解艰涩的概念,也几乎没有资金门槛,想要踏入币圈,并不比去证交所开个户头麻烦多少。
一夜之间,币圈里“小散”遍地。有人说他们傻,是待收割的“韭菜”;有人说他们疯,是投机的赌徒……记者找到其中4位,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然而他们的故事恰巧都传递着同一个信息:在热得发烫的币圈,钱远远没有想象中好赚。
太阳底下无新事。如今看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老话,“币圈小散”或许更应牢记。在野蛮生长的币圈,投资尚有风险,遑论投机。
他仍在学习“币圈”的规则
曾有国内“比特币首富”之称的李笑来说,挣钱要快。虽然反感李笑来这个人,但周坤觉得至少这句话“没毛病”:“入局太晚,现在想快也快不起来。”
这个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年轻人,自称“专注投机20年”——这固然是句玩笑话,但周坤的确早早就开始了投资生涯。用他的话说,大学时代就干了两件事:“炒股票和打《魔兽世界》。”
大学毕业后,周坤没有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全职炒股。他早早就接触到区块链和数字加密货币的概念:“最早是做股票的圈子里有人在念叨,当时没放在心上,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看就过去了。”
2016年底,比特币迎来一波小牛市。此后的2017年,ICO(首次代币发行)一跃成为币圈最火爆的玩法,各路山寨币层出不穷。通过炒作山寨币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的故事比比皆是,ICO成为横跨科技圈、互联网圈、投资圈的热门话题。
周坤有点心动,开始疯狂补习币圈知识。但是理性和多年投资经验告诉他,应该再等等:“这么多人像失了智一样冲进去,我觉得不正常。”所谓“失了智”,是周坤所钟爱的一名游戏主播的口头禅,大意就是丧失理智。
果不其然。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其定性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求立即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大量山寨币价值归零,不少人为自己曾经的“失了智”付出惨痛代价。
周坤为躲过一劫暗自庆幸。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经历了短期波动后,比特币等主流数字加密货币的行情继续高歌猛进。周坤意识到,这下是时候“进场”了:“市场热度摆在那里。投资者要尊重市场、跟随市场。这个圈子再不踏进去,就真的太晚了。”
2017年11月,周坤购入不到0.1枚比特币,正式涉足币圈。
币圈的游戏规则与周坤熟悉的股市有太多区别。所谓“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在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很难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些什么。
在一次使用杠杆炒作某个币的过程中,周坤遭遇大庄家“砸盘”,瞬间爆仓。所幸这次杠杆炒币只是试水,周坤的投入不过数千元。但在短短几分钟里看着钱蒸发,还是让周坤忍不住脱口而出:“还有这种操作?!”
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就像你玩网络游戏一样,人家就是这个规则。你要玩,就得接受这种‘设定’。”
自认从一开始就是以“职业玩家”身份杀入币圈的周坤,目前总计投入成本已达十几万元,但他坦言自己仅是粗通皮毛。
身在币圈,他不敢有半点懈怠,甚至改变了作息习惯:“以前炒股票的时候每天都很悠闲,睡到自然醒,然后起来盯一会儿盘,有大把时间追剧、打游戏。现在有太多信息要看,有太多新的知识要学习,每天都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亲友得知周坤在炒币,总不免打听,其中不乏希望周坤带带路的。对于这种要求,周坤一概回绝——
“首先我自己也是新手,断然算不上是‘老司机’。其次,币圈远比看起来的要复杂,不深入研究根本玩不转。如果光想着赚快钱,到头来十有八九就是‘韭菜’命。”
他的矿机更像是“大功率取暖器”
根据身份至今成谜的“比特币之父”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总量恒定为2100万枚。“矿工”蒋涵卿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获得其中的四点二亿分之一——0.05枚比特币。
矿工是币圈的一种特殊角色。与炒币客不同,他们通过“挖矿”而非直接购买来获取比特币。而所谓“挖矿”,是指将电脑硬件接入比特币网络开展数学运算,从而获取比特币作为报酬。
在投身挖矿之前,蒋涵卿是一名“吃鸡”玩家。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这并不妨碍蒋涵卿每晚端坐在电脑前,玩上几局《绝地求生》——源自游戏中胜利时的提示信息,玩家们更习惯于称呼这款游戏为“吃鸡”。
今年初的某一晚,蒋涵卿在游戏中接连遭遇使用外挂程序的作弊玩家,被对手“虐”得死去活来。懊恼不已的他索性退出游戏,在玩家的微信群里抱怨。
饱受外挂之苦的玩家不在少数,蒋涵卿的遭遇引发共鸣。在满屏的安慰、牢骚与自嘲中,一位群成员突然用赌气口吻说:“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显卡,到头来还要受外挂的气。还不如拿显卡去挖矿!”
蒋涵卿回忆:“当时就觉得有道理啊!不如换个别的东西玩。何况,挖矿还能挣个仨瓜俩枣。”
玩家们为了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纷纷斥重金升级电脑配置。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高性能显卡。而在火热的币圈中,高性能显卡亦因其强大的运算能力成为矿工们追逐的香饽饽。
换言之,蒋涵卿至少已经有了一块敲门砖。“中年男人如果迷上某样东西,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手里有闲钱,同时还有超人的行动力。”今年37岁的蒋涵卿说。
打定主意要挖矿后,蒋涵卿便着手组装属于自己的“矿机”。这个自称“技术宅”的理工男,花了一周时间在二手交易平台淘来数张显卡和各种硬件。经过反复安装调试,一台搁在简易的铁制支架上、插着6块显卡、拖着一地线缆的“怪物”出现在他家客厅。
这台简陋的自制矿机顺利运行程序的那一刻,蒋涵卿觉得成就感十足,“有种回到当年读大学时,成天逛电脑城、攒配件,自己装机的感觉”。
事实上,全球数字加密货币的算力目前几乎全部被各大规模化、集群化的“矿场”所把持。个人用户想要通过家用电脑挖矿,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这并不妨碍蒋涵卿的热情,他将自己的矿机接入网络“矿池”,通过为矿池打工的形式获取回报。相比每天能赚多少钱,他更关心的是如何优化设备、提升算力。
他退出了“吃鸡”玩家群,转而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组建了“挖矿”群。逛二手交易平台淘显卡,成了他工作之余的一大消遣。
折腾了2个多月,进账0.05枚比特币,蒋涵卿坦言:挖矿远算不上高效投资手段,至多只能算是兴趣。然而,家人对他的这个新兴趣颇有微词:24小时运转的矿机轰鸣作响,吵得全家不得安宁;显卡上忽明忽暗的幽蓝灯光在夜晚也颇为瘆人。不仅如此,家中的老人始终固执认为这玩意儿“辐射肯定很厉害”。
当然,也不全是缺点。因为发热量巨大,整整一个冬天,蒋涵卿家客厅的立柜空调成了摆设。“我跟家里人说,就当是买了台能赚钱的大功率取暖器。”不过,随着天气转暖,蒋涵卿这几天在纠结,该怎么说服家人开冷空调,为那台“大功率取暖器”降温。
他做了一场“一币一别墅”的梦
虽然只过去了不到一年,但很多事情郭骏已经记不清了。甚至就连当初自己买的那个比特币理财产品的名字,他都已经忘记。
“只记得买了0.83个比特币,后面就都稀里糊涂了。”
2017年夏天,比特币突破3000美元关口并且一路向上。郭骏用2万多元人民币换购了比特币,然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在币圈走了一遭——前后历时3周。
郭骏直言自己“什么也不懂”,比特币不过是偶尔在新闻里看到的新鲜名词。可在他朋友嘴里,比特币是个“能发大财”的神奇物件:“朋友跟我说了一大通,我完全没听懂,就记得一句‘一币一别墅’。”
郭骏是真的不懂,而且也不打算去弄懂。老人催着他要孩子,妻子盘算着置换新房,事业单位的工作虽不算繁重却也千头万绪……相比这些,“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比特币”在优先级上实在排不上号。
但是“一币一别墅”的吸引力是实实在在的。恰逢手上有一笔闲钱,此前连股票都没有炒过的郭骏,最终决定跟着朋友一道“搞一搞”。
“现在想想,我那朋友估计也不太懂。”郭骏说。
两个稀里糊涂的“币圈小白”,选择了购买比特币理财产品这一“傻瓜”投资方式。而比特币理财,其实恰恰是币圈中风险最大的玩法。
媒体曾多次报道比特币理财产品的巨大风险。某些比特币理财平台,往往以超出常识的高回报率作为幌子,其推出的部分产品甚至宣称年化收益率可达30%至40%。一旦平台方资金链断裂,无法偿付,投资人的利益几无保障。
郭骏和朋友当时选择了一家看似相对“稳健”的境外比特币理财平台作为投资对象。对方承诺的具体收益率,郭骏也记不清了:“反正高得蛮吓人的,但绝对没有40%那么离谱。”
几经权衡,郭骏拿了大约一半的比特币投入理财平台。为此,他受到朋友的讥笑——朋友将手中价值近10万元人民币的比特币,全部认购了该平台的理财产品。
虽然与所谓的“一币一别墅”相去甚远,但看着账户里每天稳定进账的收益,郭骏一度产生怀疑:“就感觉这钱也太好赚了吧……什么都没做就能赚钱,如果人人都投,是不是人人都发财?”
郭骏的疑虑还没完全打消,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3周后,郭骏和友人突然发现平台网站崩溃了。不久,他们收到平台发来的电子邮件,称网站服务器出现故障,正在全力抢修。
数天时间过去,“全力抢修”的网站没能恢复,平台也彻底失联。郭骏和朋友不得不接受现实:他们被骗了。
友人损失惨重的同时自觉有愧,此后再也没和郭骏提过“比特币”这个词。至于郭骏当初留下的那0.4枚比特币,他至今不知该如何处理:“想变现,但我压根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只好丢在那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周小川最后一次以央行行长的身份回答记者提问。在提及虚拟货币时,周小川表示:我们不太喜欢那种可投机的产品,让人家都有“一夜暴富”的幻想。
郭骏深有感触:“都是‘捏鼻头做梦’,钱哪里有这么好赚!”
他不再踏入“币圈”
2010年5月22日,美国的一名程序员用10000枚比特币购买了两张披萨。而今,如若再用比特币买两张披萨,就仅仅需要花费大约0.006个比特币。
2013年上半年,吴杰勇卖掉手中几乎全部的比特币,仅留下10枚作为纪念。这笔交易,为他带来近6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为了庆祝,他请好友大吃一顿:“一晚上吃掉了好几斤小龙虾,还干掉一整箱啤酒。”
回过头来看,那顿小龙虾,吴杰勇可能吃得太早。
2011年6月,吴杰勇第一次接触到比特币。在那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他坐在办公室里上网消磨时间。无意中,他读到一则关于比特币的中文报道,来了兴趣。一整个下午,他都泡在网上研究这个新鲜玩意儿。
对于数学系出身的吴杰勇而言,比特币的原理不难理解,中本聪“分布式记账”的设计理念也让他信服。吴杰勇认定,如若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比特币具有炒作空间:“赚钱与否,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早期进入。”
当晚,吴杰勇决定“买点儿玩玩”。于是,他打开了淘宝……
如今的币圈新人恐怕很难想象,但吴杰勇当初手里的比特币的的确确全部是放在淘宝的购物车里,用支付宝买来的:通过淘宝卖家,吴杰勇在一个月内陆续购入200多枚比特币,总计花费6000余元,平均成本价每枚30元出头。
此后比特币的走势波澜不惊,200余枚比特币就这么静静躺在吴杰勇的比特币钱包里。
直至2013年开年,比特币终于有了起色,一路走高。当年2月至4月,吴杰勇将在手里握了近两年的比特币陆续抛出,平均价格在每枚300元左右:“2年不到的时间,6000元变6万元,翻了整整10倍。当时觉得已经够刺激了。”
若干年后的币圈,越发“刺激”。且不论数百上千倍暴涨的各路山寨币,仅以数字加密货币中最为主流的比特币为例,在短短几年中价格就像坐上火箭般蹿升,2017年最高时涨至令人瞠目结舌的1.9万美元;即便经历了近几个月的暴跌行情,其价格依旧保持在6000美元以上。
但吴杰勇不以为意:“再怎么说都是赚了钱的。当年那些币如果没有抛,也未必就能发大财,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全部蒸发了。”
这并非自我安慰。就在吴杰勇抛掉手中的比特币后不久,他曾经进行交易、国内绰号“门头沟”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 就被曝出遭受黑客攻击,大量用户比特币被盗。2014年2月,不堪重负的“门头沟”彻底关闭交易,总计逾74万枚比特币就此消失,炒币客损失惨重。
今年3月7日深夜,由福布斯全球数字货币富豪榜第三名赵长鹏所控制的知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币安”同样遭受黑客攻击。虽然赵长鹏回应称资金无恙,但比特币价格当晚一度跌幅达10%。
甚至,交易所“卷币跑路”在币圈亦不算是新闻。野蛮生长的币圈,可谓处处是陷阱。
至于仅存的10枚比特币,吴杰勇懒得再折腾。他说,不会再踏入币圈,“还是踏踏实实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