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9月19日我国正式投放首批1万吨储备冻猪肉还不到一周,第二批冻猪肉投放又开始启动。
9月24日,专门从事国家储备肉类管理的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发布《关于2019年9月第二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此次交易数量仍为1万吨,将通过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时间定于9月26日13:00~16:00。
冻猪肉来自丹麦美德等国
9月19日,商务部官网发布消息,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中央储备肉投放工作。依据《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共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10000吨,增加猪肉市场供给,保障国庆节期间肉类供应。此外在9月初,还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牛肉2400吨,羊肉1900吨。
刚过去不到一周,第二次投放又开始启动。记者注意到,此次投放的储备冻猪肉主要包含带骨猪后腿、去骨猪前腿、带骨猪肋排、冻猪六分体等29种猪肉产品,相比第一次投放多了3种。
据悉,这些猪肉均来自丹麦、德国、法国、荷兰、美国、智利、英国等国家。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多次公开表示,商务部将密切关注猪肉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加强预测预警分析、强化产销衔接,会同有关部门继续适时投放中央储备肉,保障猪肉市场供应。
对于何时投放储备肉,2012年5月对外发布、2015年进行修订的《预案》有明确的规定。《预案》指出,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价作为基本指标,同时参考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猪粮比价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猪粮比价=生猪出场价格/玉米批发价格)。
在响应机制方面,《预案》提到,国家加强监测和统计报告工作,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分别或同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储备吞吐、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
新《预案》主要作了三方面修订。首先是调整了全国平均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设置。采取区间设置,根据近几年生产和市场数据测算,确定全国平均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合理区间为5.5:1~5.8:1。
其次,根据盈亏平衡点调整,相应调整了预警区域设置。例如,原预案设定蓝色预警区域(价格轻度上涨或轻度下跌)是指猪粮比价在8.5:1~9:1或6:1~5.5:1,新预案将其调整为8.5:1~9:1或5.5:1~5:1。
另外,《预案》完善了响应机制设置。为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适当提高了储备吞吐措施启动门槛,当猪粮比价进入蓝色预警区域时,不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或收储措施,进入黄色预警区域(价格中度上涨或中度下跌)一段时间后,才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或收储措施。
事实上,从今年3月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进入7月份涨幅扩大。北京新发地市场官网对8月份猪肉价格走势分析中提到,8月份,无论是月内出现的最高价,还是全月的加权平均价都创下了历史的最高点,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50%,比2016年同期高出近22%。2016年月度的高点出现在5月份,当时达到了12.48元/斤,是此前的历史高点。今年8月份价格比2016年5月份的高点还要高出6.73%。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在短短几天内连续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来保障我国的猪肉市场供应。
猪肉价比前一周下降0.4%
除了适时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为弥补国内猪肉缺口,商务部也多次表示要鼓励扩大猪肉进口。
9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8月我国猪肉进口量为16.29万吨,同比增长76%。今年5月以来,猪肉进口增速持续保持在60%以上,1~8月累计进口量已达到116.4万吨,逼近去年全年119.3万吨的总额。
“目前,成百上千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天都会从港口等待海外猪肉运入。”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当前市场缺口较大,从海外无疫区引入的冷冻猪肉部分用于肉制品加工企业,另一部分则销售到单位食堂及餐饮企业;进口猪杂则多是由肉制品加工企业采购。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近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国家的一系列举措,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保障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的作用,进而能够稳定市场信心。
在相关部委不断加码的保供稳价政策之下,猪肉价格近日已经出现下降的势头。据商务部24日监测数据显示,上周(9月16日至22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6%,肉类批发价格小幅波动,其中猪肉价格为每公斤36.39元,比前一周下降0.4%。
“不过长期来看,还是要从根本上扩大养猪产能,才能真正解决供求矛盾问题。”潘国成认为,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放开散养户,但需要国家提供资金、种猪、生物安全等各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