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断加速,近期更是在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方面动作频频。继瑞银(UBS)和野村(Nomura)之后,摩根大通也正式申请在华合资券商持股51%。
5月14日,摩根大通正式宣布,摩根大通企业及投资银行已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申请,寻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发挥与摩根大通全球业务的协同优势,并计划未来数年内在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将持股比例增加到100%。
此外,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正安排与合资伙伴和有关主管部门磋商,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
至于摩根大通在中国的合资券商是哪一家,摩根大通方面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尚不能公布。
此前,多位外资行人士对记者透露,提高持股比例涉及到外资行从当前持股方手中买股份,该过程需要与其他股东谈判,因此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短的时间。过去多年来,合资券商受监管不确定、文化理念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无法实现既定的计划,2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许多分分合合的资本故事。例如,2017年10月,摩根大通与第一创业“分手”,将其所持一创摩根33.30%的股权过户至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在资产管理方面,摩根大通的布局也早已开展。早在2016年9月6日,摩根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摩根资管”)在上海自贸区成立,该公司由摩根大通集团全资拥有,也是首家获批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
此前十多年,摩根资管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与了QDII、QFII、RQFII、沪港通及两地基金互认等跨境项目,上投摩根于2015年获得第三批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额度。
近期,记者也从摩根资管方面获悉,该机构已经获得最新一批QDLP配额。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上海QDLP试点额度增加至50亿美元。
同日,摩根大通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其中国在岸业务能力的计划,同时宣布任命梁治文(Mark Leung)为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将负责管理摩根大通中国在岸和离岸的各项业务,以便更好地将摩根大通的全球网络和资源优势配置到中国。梁治文加入摩根大通21年,曾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工作,任职于新兴市场、信贷交叉产品和股票衍生品等交易部门。
对最新的一系列进展,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我们将继续招贤纳士,为商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中国市场发展,并通过开展慈善项目加强当地社区建设。这些举措对中国、美国以及全球商业都至关重要,并对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
摩根大通集团(NYSE:JPM)总资产达2.6万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在投资银行、个人及小型企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服务、金融交易处理及资产管理等领域全球领先。
5月13日,上海市金融办表示,上海将在六大方面先行先试,支持金融对外开放,其中就包括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在沪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允许其从事经纪、咨询等。此前,5月3日,瑞银表示已经申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其增持在华合资券商股权至51%;5月8日,野村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尽管合资券商之路挑战重重,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仍然吸引大批外资机构纷涌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