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年前5家民营银行试点起步,民营银行设立步入常态化,目前已批准开业的民营银行共17家。
“发展民营银行有特定的背景和意义。一是能够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发挥民营银行的‘鲶鱼效应’,鼓励创新。更重要的是,希望民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银行业对小微企业以及长尾客群的服务能力,改善客户体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这是国家对于民营银行这个新兴群体的期望,也是我们民营银行所有同仁共同的使命。”12月12日,蓝海银行副行长王业芳在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金融科技主题论坛上表示。
蓝海银行是山东省首家民营银行,由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威高集团联合赤山集团、迪尚集团等发起设立,实缴资本20亿元。
民营银行面临着政策机遇,但同时在资本实力、负债来源等领域有明显短板。何解?王业芳表示,一定要借助互联网手段和思维,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类互联网银行平台。这一过程中,构建金融科技能力也应成为民营银行的核心能力。
广泛合作助力业务快速发展
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步入新阶段。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 金融业踏进强监管和规范发展阶段。“一切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银行业也发生了新变化。黄金十年已经过去,银行业盈利增速和收益率有所下滑。同时,经济下行周期,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也较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家银行积极推动转型升级,业务向互联网方向转型。
王业芳指出,过去,银行发展更多依赖点对点的营销,以扩大经营规模为主,而科技投入相对较少,对数据和场景运用不够。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开始引领银行业转型升级,具备高科技和金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银行最核心的竞争力。在民营银行,已经开始出现了“码农”背景的行长。
王业芳指出,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主体,不仅有银行同业,还包括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网贷平台等。银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此拉开帷幕,民营银行应运而生。监管部门希望民营银行能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鼓励民营银行开展创新,鼓励民营银行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大胆推广。
民营银行尚处于发育阶段。王业芳表示,民营银行普遍注册资本金不高,在20亿元到40亿元左右,服务大型客户能力有限。民营银行负债来源有限,成本较高,发展压力仍然不小。
科技赋能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支付清算、财富管理、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诸多领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与各类场景进行融合,为场景内的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服务。
王业芳表示,对中小银行来说,互联互通的合作策略更有利于业务快速发展。即中小银行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优势为金融业务赋能,让中小银行能够搭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快车道。
B端线上金融开启下半场
互联网金融理念能为民营银行带来什么?
王业芳表示,当前,银行的客户服务体验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金融理念一是带来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很多公司已经可以做到线上秒贷。二是成本的降低,新技术的应用将会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进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同时提升客户财富端收益的增值。“我们希望未来客户办理银行业务能像电商购物一般快捷。”
王业芳指出,受益个人电子账户的放开和智能移动手机的普及,2015年成为消费信贷发展元年,个人端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如火如荼。但反观B端企业客户,互联网金融服务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B端产业互联网黄金时代即将开启,这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下半场。”
具体到蓝海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王业芳介绍,蓝海银行战略定位是打造交易型、平台型、轻资本型O2O类互联网性银行。使命和愿景是“科技金融,连接你我”。希望通过科技来驱动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连接B端、C端客户,惠及大众。三大业务方向分别是C端的普惠金融、B端的供应链金融、以及互联互通。蓝海银行希望以消费金融的逻辑来构建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体系和体验流程,推动B端客户在模型建立、批量获客和线上化的进程,这一趋势也可能会成为银行业公司业务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的运用将更有利于各类金融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能够提升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长尾客户的能力。”王业芳表示。
截至11月末,蓝海银行资产规模已近19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已近300亿元,服务客户突破10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