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郭施亮
新股发行市值配售的模式取代全额预缴的模式已有多年的时间,这些年来,因市值配售的存在,促使大量投资者有针对性的持有沪深市场的股票市值,意在获得新股申购的资格。
根据规则,以上交所为例,申购市值的起点为1万元,且持股市值是按照T-2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进行计算,投资者每1万元的沪市市值可以申购一个申购单位。至于深交所,则是以每5000元深市市值可以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沪深市场同时拥有一定规模的持股市值,才能够获得市值配售打新的机会。
对投资者来说,持股市值越高,获得打新的机会越多,潜在的中签率越高。不过,在实际情况下,除了少数大盘股企业需要具备较高的持股市值之外,多数新股对持股市值的要求并不算很高,沪深市场的持股市值在20万左右,即可满足不少新股顶格申购的需求。
与以往全额预缴等方式相比,新股市值配售的方式要求投资者持有A股的股票市值,方可获得新股打新的机会。自市值配售规则出台以来,投资者不得不增加A股市场的持股市值规模,且逐渐对股票价格相对稳定的白马股以及部分蓝筹股形成了依赖,从某种程度上保障了部分白马蓝筹股的流动性水平。
市值配售是否取消,成为了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投资者来说,一直保持一定资金规模的持股市值,主要看到了多年来A股新股的溢价效应,因A股市场本身存在较高的流动性优势,对绝大多数的新股来说,只要发行成功,且市场环境相对稳定,那么基本上可以获得市场炒作的机会。由此一来,在较强的新股赚钱效应影响下,却促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通过增加持股市值的方式来满足新股申购的需求。
通过新股打新获利的方式,确实让不少投资者从中受益。但是,当前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是,科创板以及创业板市场已经先后实施了注册制改革,未来市场IPO的节奏也会保持较快的发行速度,随着IPO的发行提速,未来新股的投资价值以及赚钱效应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预期,未来A股新股的表现,更可能呈现出港股化的趋势,但因A股市场的流动性远高于港股市场,所以导致A股市场的新股溢价效应一直存在。
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只要市场的IPO发行节奏足够快,注册发行的IPO足够多,那么A股新股溢价效应终究会不断下降,未来新股的表现,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首日上市随即破发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在过去多年的历史中,新股市值配售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A股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散户,都增加了A股的持股市值,保障了部分上市公司,尤其是优质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力。对投资者来说,在这些年来,主要的投资收益,一方面来自于新股的中签收益;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持股市值的增值部分,具体包括股息分红以及差价收益,这也是市值配售下的投资结果,多年来投资者对市值配售也形成了一定的依赖。
假如A股市场取消了市值配售的规则,取而代之的是全额预缴的模式,那么也会引发不少资金的抛售意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一旦新股溢价效应消失,新股市值配售的意义显得不大,投资者可能会采取降低市值配售比例或将资金转移至其余投资渠道之中;另一方面则是降低持股市值,用更多的钱来完成打新预缴,对股票市场来说,自然也会受到不少的冲击影响。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仍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为新股溢价效应仍然存在,投资者还是愿意保持一定规模的持股市值。但是,如果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节奏过快,并由此引发新股首日上市随即破发的现象,那么投资者的市值配售需求也会骤然下降,间接对白马蓝筹股形成了资金抛售的压力。
从某种角度分析,庞大的市值配售规模,锁定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在适度的新股溢价效应下,也是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结果。不过,当这一种新股溢价效应的终结,可能会打破多方的利益平衡,那么当新股破发现象足够多时,投资者也会丢失市值配售的意愿,取而代之的,则是积极寻求其它更具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甚至降低股票投资的比例。
由此可见,保持适度的新股溢价效应,有利于锁定股票市场的持股市值资金,也是有利于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但是,如果采取过快的IPO发行节奏,且注册制下一味追求新股大量发行,缺乏了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的构建,那么新股首日破发的现象也会迟早出现。当首日破发的新股数量足够多时,长期锁定的市值配售资金可能会出现明显松动,若A股市场没有足够的赚钱效应稳住这些资金,那么仍需要警惕市值配售资金的抛售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