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股市名家>管清友>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国经济十大展望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国经济十大展望

2021-01-17 17:43:41  来源:管清友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21分钟的时间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国经济十大展望

时间:2021-01-17 17:43:41  来源:管清友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国经济十大展望

2021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可能还是来自美国。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A股有结构性机会,但对普通投资者意味着没有什么机会,或者风险大于机会。对于很多人言,2021应该卖掉股票买房子。

2020年已经远去,但这一年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分水岭。

2020年是经济的“修复年”、政策的“宽松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资的“爆发年”。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学的逆周期调节,中国经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挑战,经济触底后快速修复,政策宽松后适度克制,改革明显提速加码,各类资产全面开花。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但却是投资较好的一年,全球大宽松推升资产价格,比特币史上首次突破4万美元,黄金突破2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创业板指更是凭借65%的投资收益位居全球之首。

和2020年不同,2021年是经济的“复苏年”、政策的“回归年”、改革的“深化年”、投资的“分化年”。疫情并未完全结束,疫苗成效尚待验证,美国新政府上台在即,内外不确定性依旧存在。相对确定的是经济复苏还在延续,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改革力度也会明显加强,虽然整体投资机会不及2020年,但还有结构性机会,只是资产表现更加分化。

2021年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仍然来自美国

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大选基本尘埃落定,拜登以绝对的优势当选,新政府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中美关系也将进入新阶段。理想情景是,作为建制派代表,拜登的政策更加稳健,更具预测性,第一要务是防控疫情、修复经济,修正已经偏离的外交政策,全球局势有望迎来短暂的修复窗口期,中美关系短期也会有所缓和。2021中美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三大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合作”。美国外交政策上不再是“新冷战”思维,会加强与中国对话。中美双方暂时搁置争议,开启新一轮谈判取消加征关税,并在疫情防控、气候变化应对等非核心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但在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领域仍会继续采取“小院高墙”的打压策略。

第二个关键词是“竞争”。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很难有明显改善,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大方向不会变。这背后既有经济原因,中国离美国越来越近,也有政治动因,是大国目标冲撞的必然结果,G2很难和平共处,No.1是一种不可分享的利益,竞争不可避免,特别是5G通信领域。

第三个关键词是“对抗”。虽然拜登上任后,中美摩擦会有阶段性缓和,但也没有那么友好,大概率是缓而不柔。因为建制派精英同样注重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在意识形态、人权等领域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民主党甚至比共和党更极端。只是方式和特朗普政府不同,会从退群到加群,联合盟友对抗中国,重塑美国领导力。

疫情发生后,中国大概率会缩短超过美国所需的时间,G2很难利益共享,矛盾会越来越凸显,中美关系质变和博弈仍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安排来看,对华更大的压力正在积累。2021中国面对的灰犀牛事件可能仍然来自美国。

虽不至于脱钩,但肯定不如之前那么顺畅,国际贸易和合作方式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出现大国冲撞下的“平行世界”或者说是半球化。中国和美国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贸易伙伴体系,互相之间都在拉拢一些国家。RCEP已经正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中国正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中国会有更坚实的基本盘,也会更有底气,拥有更多的主动性,未来平行世界会越来越明显。

疫苗接种提速,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边际减弱,需求逐步回暖,2021年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已成为共识,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不会变,依然会领先全球,数据表现非常亮眼,但实际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并没有表面那么美好。

从节奏上看,和2020年相反,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且降幅较为明显。其中一季度最高,大概率超过12%,也是本轮复苏的拐点,主要是前期刺激效果显现和翘尾因素影响;二季度后开始回落,但有投资和出口韧性,仍处于相对高位,甚至会出现局部过热风险;下半年逐渐回归常态,乐观估计四季度回到疫情前正常的经济运行水平。

从结构上看,需求侧改革启动后,经济内生动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制造业和消费接棒传统投资和外需驱动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新基建和新消费会催生新动能。一方面,需求回暖库存回补,新一轮主动补库周期已经开启,供需两端进一步修复,制造业持续好转,特别是与新基建相关的制造业投资会明显加码;另一方面,内循环主体地位确立后,消费将成为需求侧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复苏,消费意愿明显增强,消费回补成效继续显现,社零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0%。

从力度上看,经济好转但难言反转,持续性不强,只是短暂的弱复苏。2021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缓解,基本面在好转,GDP增速也会有显著的抬升,预计全年增速超过7%,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但这绝不是反转,倒很像是快进版的2016年,复苏拐点在一季度末。待前期大规模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效果减弱、低基数效应消退后,萧条性因素重回主导,脆弱性逐步显现,问题根源还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实体通胀预期升温,CPI和PPI有上行空间,但整体压力不大,持续性不强。特别关注PPI,一旦出现过热风险,会引发货币转向。具体来看,CPI前低后高,PPI冲高回落。CPI受猪价下跌拖累和翘尾因素影响低位震荡,之后缓慢回升后再回落,总体波动不大,预计在1%附近。PPI则由于企业主动补库存支撑工业品价格上行,降幅持续收窄,年初有望转正。之后在低基数效应和需求回暖的推动下显著上行,预计二季度末迎来峰值,预计在3%左右,一旦过高出现过热就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下半年会有所缓解,随着经济回归常态而逐渐回落。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通胀风险,特别是核心资产泡沫化值得高度警惕。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启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大宽松,货币宽松叠加资产收缩,资产荒再现。股市和楼市都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以头部股票和一线地产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价格持续攀升,资产泡沫化风险再起,会加剧了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宽松的边界和泡沫的极限还在激烈地试探和博弈,一旦经济复苏到一定程度,通胀走高,货币政策收紧,资产走势将出现明显的变化。

由于资产价格未能在通胀度量体系中充分体现,单靠CPI和PPI会对货币政策取向有些误判。2021年是每五年一次的CPI基期轮换期,年初CPI构成权重会有所调整,适当提高

信用上边际收缩,投资上要抢抓预期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的定调是“不急转弯”,明确表示不改变当前的政策方,总体政策取向中性偏紧,宽松力度明显不及2020年。

货币政策会比较克制,流动性易紧难松,信用开始收缩。货币整体维持紧平衡,既不会大水漫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除非二季度经济出现明显的过热。大概率是稳货币和紧信用组合,暂停降准降息,应特别关注逆回购和MLF操作。同时社融已经见顶,信用收缩通道开启。由于2020年信用快速扩张,M2、社融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相差太多,名义GDP仅为5.5%,M2增速10.1%,社融增速13.3%,偏离较为明显,信用收缩可能会比预期更猛烈。

财政政策主基调还是积极,但稳中偏紧,逐渐回归常态化。特别国债估计不会再有了,赤字率、专项债规模预计和2020年持平。当然积极财政也会持续发力,但会是更加精细化的定向宽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基本民生。

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改革了,这也是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量。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全面提速,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会重点突破。一是户籍改革,通过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加快推进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二是土地改革,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缩小城乡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三是放松管制,适度放开对文化、娱乐、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的管制,引入民间资本,优化资源配置;四是释放内需,加快国产替代实现生产自主可控,通过国企利润划转社保引导公平分配,完善基础设施畅通流通渠道,丰富供给体系挖掘消费潜力;五是对外开放,适度降低外资的投资准入门槛,通过开放改善供给,提升效率

出清接近尾声,违约风险仍然不可小视

2017年以来,强监管、降杠杆、破刚兑、反垄断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后,整体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市场经历了一个残酷、剧烈的出清过程,我们一起见证了一部中国金融市场的“出清史”。疫情倒逼货币宽松后,政府、居民和企业三大部门杠杆率同步攀升,但金融部门杠杆率却在持续下降,金融产品和机构风险有序释放,“雷”一个个被拆掉了,这也标志着金融出清接近尾声。

当然本轮金融出清并未完全结束,2021年货币政策趋势性收紧、信用收缩后,信用债集中违约仍会再现,但最危险的午时已经过去,不至于出现雷区集中式爆炸。其实金融出清并不是坏事,破而后立,引导无风险利率下行,资本市场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但2021年仍旧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风险:一是疫情风险,如果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仍然存在。二是数据风险,新一轮省市县换届后,本地经济数据会被重新检视,有些风险可能会暴露出来。三是疫苗风险,疫苗被证实有效后,全球货币政策会有边际上的收缩,将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2019年第十八届发审委上任后,审核、核发双提速,过会率和过会量显著提升,近两年都是IPO大年,2020年更是创下十年新高。2021年主板中小板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后,上市企业数量将维持高位,IPO持续大年。

注册制消除了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价差,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企业上市选择权交还给市场,未来能够满足市场化市值要求的企业才能IPO,进而真正被市场认可。这对企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明未来股权投资将逐步回归本源,重塑价值,在技术研发上有优势、在价值模式上有创新的企业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特别是新《证券法》实施后,一系列配套制度创新接踵而至,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上市企业资本价值越来越市场化,新股破发也越来越常见,分化进一步加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长期来看,在两股力量的驱动下,A股慢牛格局逐步形成,中国依旧是全球资产高地,有最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是推力,全球的零利率和负利率越来越近,而中国还是正利率,境内外利差还在,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另一个是拉力,注册制改革的红利还在持续释放。

短期来看,2021年A股还有结构性机会,风格快速切换。分析逻辑是内看经济复苏和货币宽松,外看中美关系。2021年经济复苏已十分确定,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处于上行通道,顺周期板块业绩改善明显。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虽然边际在收紧,但大方向还是宽松,特别是上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中美关系虽难以逆转,但拜登时代开启后,中美摩擦会出现阶段性缓和,对A股的扰动降低。综上所述,经济复苏还在继续,货币宽松不转急弯,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牛市尚未终结,只是处于后期,风格快速切换,机会不及2020。配置主逻辑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后,上半年周期股、金融股和部分消费股等顺周期资产更值得期待,中长期关注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健康三大赛道。

A股的结构化、机构化特征也会不断强化。2020年三大指数涨幅均超过13%,最高更是接近65%,但全部A股涨跌幅中位数不到3%,46%的股票不涨反跌,预计这种分化的趋势还会延续,结构性行情也是未来A股的显著特征。预计2021年个股上更偏向核心资产和龙头绩优股沪深300、漂亮50等价值指数将继续跑赢市场。在居民财富从房地产腾挪到金融资产的过程中,A股逐渐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机构主导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经从2014年的38%提升至2020年的48%,占据了半壁江山。2020年新发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相当于过去3年总和,公募基金发行火爆的局面还在持续,年初就频频出现爆款基金。

不过,机构抱团从来就不靠谱,核心股票的泡沫化越来越严重,抱团的集体行动很容易在某些触发事件之下崩塌。而很多股民的悲哀在于,总把自己当机构看待。这大概相当于,你自己是游击队,还非得按照正规军的打法。把游击战搞成阵地战,亏钱也就是宿命了。

近债市是反弹而非反转,可作为底仓配置。虽然最近一个多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了20多个BP,牛陡特征明显,但这只是年末流动性充裕推动的小反弹,反转还为时尚早。2021年经济好和政策稳对债券市场本就不是好事,再加上政府债供给压力较大和信用债接连违约影响还未完全消散,债市难言乐观,大概率会维持震荡行情,投资策略还是以防守为主,整体仓位不宜过高。

配置机会还需等待,优选高评级的中短债。关于配置时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2个月滚动社融增速相关度较高,社融增速拐点已至,10月见顶,债市配置机会逐渐临近。关于期限选择,当前市场锁长放短明显,长线资金相对稀缺,而短线资金相对充裕,且信用拐点正在临近,所以结构上来看,中短期利率债的配置价值要高于长端。关注资质选择,虽然经济在复苏,企业盈利能力好转,融资也不算太难,但是偿债高峰期还没结束,信用债违约风险虽有缓解,但仍不容小视,谨慎下沉评级,精选高评级高票息个券。

关键字: 趋势证券绩优股
来源:管清友 编辑:零点财经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