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高抛低吸,可以先卖后买,即,先卖出手中持筹,再逢低接回;也可以先买后卖,即,先买进手中持筹,再逢高卖出。
因为我们是在持筹中做T,市场大概率是上涨的,下跌空间并不大,所以,对于先卖后买的操作,我们应该尽量追求卖在高位,以免做不出利润,所以,卖出要使用周期搭配,以尽可能寻找精准的卖点。
从统计的观点看,股票减仓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两个基本的制约因素:
① 市场结构,即二级市场以零和博弈为特征。因为二级市场是纯粹的流通市场,不具备生产性,不产生附加价值。
② 心理因素,即人们的利益驱动心理如何控制的问题。当操作人由于财力雄厚而能够影响市场价格时,他便面临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即如何控制自己的“度”,如何不使自己成为市场上的“多数”。因为市场上的多数趋于成为市场的输家。很多投资经理(包括中国目前的投资经理)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当资金数额足以影响市场价格时,创造帐面赢利(浮动利润)的业绩是十分容易的,但是要想获得实际赢利则十分困难。这里的问题就是“度”的控制问题。当操作者由垄断性操作而有过获利经历后,他更加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欲望,很难不使自己逾越区分多数与少数的“度”的界线,而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
而一般投资民众之所以认为“庄家”能够赢钱,还来源于两个错觉:
① 把相持能力等同于赚钱能力(这点在期货市场更为明显)。
② 把价格影响力等同于赚钱能力。一般来讲,大额投资资金比小额资金相持能力强。但是,这不等于说大额资金容易赚钱。
大额资金比较小额资金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① 一般来讲大额资金都有成本,绝大多数机构投资人的操作资金都有成本,从而形成“成本压力”。
② 一般来讲大额资金都有赢利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期限限制。从而形成“业绩压力”。因此,很多大额资金都是属于“压力资金”,而“压力资金”都较难摆脱操作者心理压力的影响,因而较难获胜。相反,小额资金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其相持能力并不一定因此削弱。
大额资金比小额资金的真正绝对优势,主要在于:
① 操作条件比较优越。
② 科研能力比较强。但是小额资金特别是个人投资人中真正的风险资金,由于是非压力资金,因而更容易取得心理优势,从而更容易获胜。
所以当股票减仓时,要做以下准备:
1.开始执行的减持计划
打仗就是烧钱,比拼的是粮草辎重,看谁能够耗到最后。而投资其实也是如此,技术、分析、判断固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更重要是有足够的后备资金,让我们在行情不利的情况下,可以逢低买入蓝筹股。
我们在这个时点卖出股票,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可用资金,在行情出现宽幅震荡的情况下,从容持股。
当然,很多投资者会认为在这个位置离场太傻了,太胆小了。但我们真的不是胆小。行情从3450点一路跌到3200点时,市场一片悲观。甚至是原来的死多头都开始动摇的时候,我们坚定看多。
再一次强调,我们在这个位置减持,不是说看空市场,而是为了让自己轻装上阵,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会用减持的资金考虑做一些现金管理类产品。非常灵活,收益也不错。这部分资金,将等待市场出现下一次大机会。
2.考虑减持哪类股票
投资者可以复盘总结一下,很多股票会在第二波上涨的末端开始连续的放量,在第三波上涨开始缩量,给市场一直锁仓良好,可放心增持的表现。所以,该股在未来突破这个横盘的区间,再次出现连续上攻,则可以考虑越涨越卖,逐步把本金先退出,而盈利部分则可继续放在市场,博取更多利润。
第二类,就是持有了几个同类中字头个股,当初我非常看好中字头基建股的机会,本意是希望持有同类股,最终加仓一个最强势的品种。目前,这个想法依然存在。虽然会减持其中一只股票,但是当中字头启动的时候,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3.考虑增持哪些个股
第一类,大形态刚刚做好,但没有明显拉升的个股。该类股票因为有业绩支撑,和比较明确的业绩增速,我认为在调整后是需要关注的。
第二类,是业绩不错,仅仅是市场风格原因而没有涨的股票。
第三类,就是正在构筑大形态的股票。
有明显地方政府支持,在行业内规模优势明显的个股一旦走出大形态,上涨会是大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