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个股新闻> 燃料电池:加氢站获政策扶持 但短期风险积聚

燃料电池:加氢站获政策扶持 但短期风险积聚

2019-03-28 17:14:55  来源:个股新闻  本篇文章有2275字,看完大约需要8分钟的时间

燃料电池:加氢站获政策扶持 但短期风险积聚

时间:2019-03-28 17:14:55  来源:个股新闻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3月15日,两会审议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修订版)补充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内容,同时,发改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也相应增加了“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政策上的加码让加氢站一跃而起成为市场新热点。

加氢站是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国家高层有计划推广燃料电池。加氢站是氢燃料电池的细分领域,从产业规模看,目前氢燃料电池处于刚刚商业化运用的导入期,市场预计规模超百亿美金,成长空间广阔。

个人认为,氢燃料电池可能只是锂电的补充而已,目前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不宜过度乐观,且相关标的股价已被炒高,短期风险积聚,想要参与的话,等股价以及相关公司业绩走出来后再跟进也不迟。

加氢站属于燃料电池的领域的分支,类似于锂电池对应下游的充电桩,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需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数据统计,不计入土地成本,一个35M帕、日均供应量400公斤的小型加氢站的投资成本在200-250万美元,规模大的则达300万美元,若203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年销售规模达到百万辆,配套5000座加氢站,最保守的估算,对应的投资规模高达100-125亿美元,产业成长空间不小。

产业规模虽大,但国内国内加氢站数量却极少,2016年全国运营的加氢站只有三座,分别是北京永丰、上海安亭和郑州宇通。而目前国内正在运用的加氢站也才20座,开工建设中的有24座,还处于规划中的有45座。

与国外对比,全球目前燃料电池商用规模最大的是美国,拥有5600辆燃料电池车,配套加氢站67做,其次是日本,拥有2700辆燃料电池车,配套加氢站31座,按照规划,日本将在2025年建成1000座加氢站,2030年建成5000座加氢站。所以,这两年国内加氢站数量虽然在加快增长,但相对而言仍然偏少,远远无法满足氢燃料电池产业需求。

加氢站稀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不像充电桩扩建那么简单,把地和配网搞定就能充上电。氢能是危化品,加氢站扩建涉及到行政审批和管理,以前没有统一的安全实施标准,也没有统一运营监管相关制度,更没有全国范围统一的建设规划。两会将加氢站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政策扶持力度空前,未来加氢站建设有望提速,产业有望应该快速增长期。

加氢站产业链分为氢能获取、加氢设备和站点运营三个环节。站在产业链的角度看,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两个,一是氢气生产。制氢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水电解制氢、水煤气化工原料制氢、生物质和光化学等新型制氢。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说水电解法,最为环保,但成本也是最高的;水煤气法成本最低,但对技术标准要求最高。这里面,兼具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的方式,就是氯碱工业副产氢,其工艺成本适中,是目前最为适宜的制氢方式。据国金证券统计,氢气要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则成本需要低于油价20%,大概是22.78元/千克。目前看氯碱工业副产氢的成本范围在17.9-19.2元/千克,应该说已经有了很高的经济型。未来随着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水电解法可能成为主流,氢气还有进一步降价空间。标的选取方面,可关注氯碱化工行业的华昌化工,以及有实际氢燃料产业链的美锦能源

二是加氢设备,加氢站设备主要包括储氢装置、压缩设备、加注设备、站控系统等,其中压缩机成本最高,达到30%。但目前建设加氢站所需的关键部件国内基本上没有成熟产品,大多靠进口为主,导致整个建设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制约加氢站扩建的另外一个原因)。未来这一块的看点是国内能否大规模国产化,北京天高和江苏恒久机械已经有相关研发,前者产品已经运用在近10座加氢站项目中。这一领域A股相关公司主要有厚普股份雪人股份富瑞特装等。

氢燃料电池产业前景虽好,不过这里还是要提示下几点风险。第一个是产业处于刚刚启动阶段,不宜太乐观。卖方分析师称2017年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元年,2018年是燃料电池商用化运营元年,并且以补贴在2020年不退坡为由,类比2012年和2013年电动车产业刚起步时的情形。

我个人觉得有些太乐观了,这里拉一组数据,电动车刚起步的2012年和2013年,国内纯电动车销量分别是1.27万辆和1.76万辆,全年2013年电动车销量就已经超过22万台,而且是客车和乘用车都有覆盖。而燃料电池汽车国内2017年是1272辆,2018年是1527辆,主要运用领域在客车和货车,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燃料电池客车为1418辆,燃料电池货车为109辆。可以看出,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数量相差甚远,而且燃料电池已经进入补贴目录多年,并非最近才有的,综合来看,这个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个是政府高层对氢燃料电池未来的一个产业定位,可能只是作为锂电池的补充。判断理由有两点:一是燃料电池相比锂电,在能量密度方面更具优势,所以目前在客车和重型卡车等领域运用较多,而这两个领域刚好是锂电池的薄弱环节。二是从下游配套设施等方面考虑,国家继续花费大额补贴重塑一个新产业的逻辑不强,比如说锂电池充电,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充电还会是那个充电桩,但氢燃料电池不同,若氢燃料电池被提上发展主要位置,这些设施都要推倒重来。

第三个是炒作风险,最近市场炒作之风兴起,相关标的股价都已经飞上了天,而且很都是紧随热点概念来发布信息,最后项目能否落地还不一定。比如说雪人股份,一遍发布燃料电池合作信息,一边大规模减持。背后的意图其实很明显。所以,我们不建议投资者当前价位还去追高。

(文章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5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