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港股,市场波动对港股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市场波动调节机制(简称“市调机制”)是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出《关于在交易场所实施市调机制的指引》而设,以防止发生可带来连锁影响的极端价格波动及错误交易引致如“闪崩”般的重大交易事故,缓解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在极端价格波动下引致的系统性风险。许多国际交易所亦已实施不同形式的市调机制以缓解极端价格波动。
“闪崩”一词,常见于港股市场。实际上,从此前的汉能薄膜发电,到今年3月份的辉山乳业,再到近日的中国金控,其单日价格“闪崩”的表现,确实出乎市场意料,对A股投资者而言,更是惊叹。
其中,回顾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在短短的时间内,价格遭到“腰斩”,市值瞬间蒸发掉1400余亿,而受此影响,曾经作为15年“新财富500富人榜”首位的李河君,也因此遭遇了财富大缩水的困局。
至于近期接连发生价格“闪崩”的辉山乳业以及中国金控,其盘中一度最大跌幅均在80%以上,而单日价格“闪崩”速度惊人,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先不谈及上述港股“闪崩”的具体原因,但就交易模式来分析,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之间,确实存在不少显著的区别。
其中,从交易时间上,港股市场交易时间长于A股市场,而其集合竞价的时间也长于A股市场。至于连续竞价时间,仍可覆盖A股市场整段交易时间。由此可见,如果善于借助两地市场的时间空隙,精明的投资者或许可以获得一定的套利机会,但随着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模式的深入,料未来两地市场的交易时间,有望逐渐趋同。
再者,从交易制度上,A股采取的是T+1交易,T+1交收。至于港股市场,则采取了T+0与T+1交易,却在T+2交收。至于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涨跌幅度,则A股受限于涨跌停板的限制,而港股没有涨跌停板,但对于部分恒生国企指数成份股等标的,会有市场波动调节机制的配合,拟给价格大幅波动的走势设置一个冷静期。
与此同时,从投资者结构上分析,A股市场长期离不开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格局,而港股市场则基本上以机构投资者作为主导的局面。实际上,港股市场的“去散户化”程度明显优胜于A股市场,而投资者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两地市场的投资理念、市场偏好以及市场波动率等因素的不同。
除此以外,比较关键的是,港股市场属于完全开放型市场,海外资金可以灵活进出,而A股市场则相对封闭,或许未来成功纳入MSCI之后,会逐渐提升A股市场的开放程度。但,开放程度越高,利弊问题也会显著呈现。其中,当市场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时,则容易吸引到部分做空资金的光顾,而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及信息披露存在漏洞,则容易遭到海外做空机构资金的冲击,而港股市场多年来常见的价格“闪崩”,也与这一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从汉能薄膜发电,到辉山乳业,再到中国金控,其价格“闪崩”速度确实惊人。实际上,从港股交易模式来看,其没有涨跌幅限制,且属于完全开放型的市场,则一旦企业有所“瑕疵”,则容易遭到做空机构的光顾,对上市公司的市值冲击也是具有致命性的影响。
对于A股市场而言,因其具有独特的涨跌幅板制度,以及市场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则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不会出现如港股市场部分股票单日“闪崩”的现象,但却可能会因重大利空消息的影响,而导致股票价格连续巨额封单牢牢封在跌停板的位置之上,而手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并不能够在当天成功抛售股票,只能够耐心挂单排队,直至跌停板打开之后方可实现卖出的目的。
“仙股”与“千股”有不同
“仙”是香港人对英语“cent”(分)的译音。“仙股”就是指其价格已经低于1港元,因此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仙股”不等于“千股”,“仙股”是股价低于1港元股票的中立性简称,而“千股”则被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是“指大股东不以做好上市公司业务来盈利,而主要通过玩弄财季和配股、供股与合股等融资方式损害小股东利益。”
不过,小编还是注意到,在“仙股”中“千股”的出现频率要高于高价股。股评人David Webb就曾发表了《50只不能买的港股》一文,暗指这些个股有“千股”嫌疑。而这50只“不能买”的个股里,股价高于1港元的仅3只。
而且在港股市场也经常会出现个股被机构做空的情况,而“仙股”更容易中招。需要注意的是,在50只恒生指数成分股里,股价最低的是联想集团,也达到了4.39港元。
目前港股市场股价仅0.01港元的个股有两只,分别是中建置地(00261,HK)、中国趋势(08171,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