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来说短线留下来的不多,多数人经过长期的短线后被市场淘汰了,只有这种长线思维才能在市场上留下来,所以经过一定程度后,异途同归,不论你从市场思维出发或者从基本面出发。业内从业的专业投资者不约而同地,最后落脚都落到了长线思维,站在基本面、站在价值的角度去做一个长线的考虑。当然,前期是短线市场出来的可能会更倾向于一些对选时、对时机的把握,长线是在个股方面的优势,这个没有说哪个更强、哪个更弱,只是说适不适合这个市场、适不适合这个时段。
那么,这个市场是一个马拉松比赛,看的是长期,不是看短期赚多少。因为在我们将近十几年的经历中看过很多朋友起得也快、落得也快。这是一个长期思维,长期的一个过程。只要不让这个市场淘汰,任何时候你还有机会参与这个市场,你就永远有机会站起来,千万不要赌身家。像2015年这样不顾一切的放大杠杆、加杠杆,那么一次下去可能就没机会了。只要不被市场淘汰,你永远保留参与的机会。
所以,到了十年二十年以后或者更远的位置以后,也许在咱们这个圈子,能比的是谁活得更久,谁就更有机会。
虽然这里有点讲段子的感觉。所以,这里活得久的一个含义就是市场参与的机会,另一个含义就是身体的机会。以前不是开过玩笑吗?
老牛出席一些基金会议或者投资峰会。你很容易发现两种发型,一种是全白头发的,一种是没头发的,这就是身体的影响,所以到了一定程度后,只有你把身体调好了,你才有更好的机会,更长远的去参与这个市场。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以后,我差不多和一些曾今不太仍同的观点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如果仔细往回推一下,套用西方的话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一定不断在循环螺旋上升中间、不断的在重复出现,牛熊的交替这么重复,人性这么重复。
如果我们去翻看历史,股票市场从1990年算起到2016年也不过26年的历史,历史太短,没有太多可比的东西。而且在之前的时候,到了1997年之前的时候还不到500只股票,所以从股票的品种数量到最后整体历史上讲都没法寻找可比性。那么这个时候能够给我们提供借鉴的就是欧美的历史、日本的历史,毕竟他们这种经济方面的变化可比数据很高,所以首先就是把他们金融历史翻了一下。完了以后发现一个情况,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如美国大的牛市、长期的牛市已经打破了以往牛熊交替四年的一个周期、八年的周期、十二年的周期,非常长一个二三十年大的周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然后就去寻找这种历史根源,发现什么呢?作为实体经济上讲,到了一定阶段以后都会出现一种基本面的变化,所谓这种变化是什么呢?说简单点就是行业的垄断,行业的进步。
我们再进一步的想,如果说欧美这样的历史,经济史是可拷贝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也会出现这种垄断,历史这样的集中经营,我们叫股改也罢或者垄断也罢,用一种词都无所谓,它代表一种行业集中度,或者这样说更形象一点。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是什么呢?2017年定了一个方向,寻找A股中具有行业垄断度的公司,这个思维刚好就跟大蓝筹集中在一块了。2017年表现最好的漂亮50,所以今年我们再来想想这个市场都是均衡的,既然2017年有这样好的收益,2018年谨慎一点。虽然今年看着起点不错,但是需要谨慎一点。
因为如果从机会这块,我们中国这个行业集中度还没有完成,像韩国三星基本上没法去撼动它的地位了,像美国一些老牌的企业,包括苹果、亚马逊,根本没法撼动它的地位,甚至有些欠发达国家,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撼动它的地位。
所以,这种情况下,长线角度还是沿着2017年的思路,第一点,行业集中度,未来有可能成长成这种行业龙头、集中度高的股票既然是我们未来要关注的一个焦点。当然,最近大家看到这里面提出一个独角兽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在另外一个角度去阐述这样的一个道理。但这个概念要扩张,我们在去年选所谓集中度高股票的时候,第一就是必须有行业集中度非常明显的,第二是有国企背景、有政府的支持,而且基本面不能太糟糕,一定要有盈利业绩在里面或者有潜在的成长性在里面。盈利达不到预期,就不关注。当然从今年来看可能在中小创这块,可能第一行业集中度是必须要选的,成长性要考虑的,但是适当的把业绩硬指标可能要放宽一下,因为有些企业属于前几年的高度增长期,它利用业绩去换市场,这个时候如果你要苛求这样的出现,那可能会错过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