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巴菲特有一套选择可投资公司的策略,他认为,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内在价值将会逐步显示在它的股价上。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公司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上,而不是用于跟踪股价。
巴菲特发现,二流的公司真的不会有可预期的收入,一家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公司更是如此,虽然或许会有一段有希望的时期,但是到最后,商业的残酷竞争还是会排除任何会增加公司价值的长期利益。
他也发现,事实上,一般的或二流的公司永远随波逐流,而股市看到其暗淡的未来,绝不会对该公司有热忱,所以说,那只是一家股票不值钱的公司。巴菲特还发现,即使该企业的市场价格逐渐接近预期的实质价值,投资人的获利仍旧不理想,因为所得只限制在实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此外,资本所得税也会吃掉获利,因为该公司原本的经济状况就不理想,继续持有只像是搭乘一艘无目的地的船。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就很好地说明了他的观点。对于《华盛顿邮报》,巴菲特在1973年用973万美元购买了大约1727765股。他到今天仍持有那项投资,而它的现时价值将近13亿美元。对《华盛顿邮报》投资的24年时间,给了巴菲特一个将近18%的年累计回报率。
巴菲特承认在过去的40年,即使他偶尔会用超出其实质价值的市场价格卖出持股,但他仍继续持有该项投资,因为那是个杰出的企业,也因为他知道要充分发挥累计的神奇效果,必须持有该项投资一段时间。
所以,对于集中投资者,我们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事实上,一个二流企业最有可能仍旧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人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廉价购买带给投资人的好处会被二流企业的低收入侵蚀。巴菲特知道时间是杰出企业的好朋友,却是二流企业的诅咒。他也发现,一个杰出公司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于那些二流公司的,如果能买到某家杰出公司,相对于二流公司的静态价值,杰出公司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使股市带动股票价格。因此,杰出公司扩张价值现象所带来的结果是:如果该公司持续成长,无限期地持有投资就比撤出来更有意思。这会使投资人延后资本所得税的缴交直到某个遥远的日子,并且享受累计保留收益的成果。
这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把你的投资集中在那些最有可能有杰出表现的公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