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最重要的是,你要深刻地理解你所投资的东西,才能对其价值产生很好的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干得好的金融投资人员并不是科班出生,反而是由其他领域工作,学习多年以后,转身投入金融领域。巴菲特本身连电脑都不太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使用笔记本而非电脑上做着数字分析(我很怀疑现在也是这样),有一次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开会的时候,比尔特别紧张地看巴菲特打开电脑试图用PPT,他很怕他会当众搞砸因为那时候他还对ppt一无所知。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科技有太多,尤其是互联网科技有太多的兴趣,更别提投资。
而实际上,我认为哪里都是投资机会,其实不需要因为自己没有cover很重要的板块,或者对欣欣的事物一无所知就妄自菲薄。很多时候,价值投资刚刚开始都是处于兴趣。你对于一家公司很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你觉得它一定可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获得很大的成长,而你愿意对你的判断保持“愚忠”(这点其实很重要啊~),愿意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加入他的成长,就是这样。
当然,我个人还有一点认为就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很难估值。那并不是传统的DCF和Comparison可以做的。很多互联网在上市以后的profit都长期处于地位,但是价值被估算得特别高。如果按照巴菲特喜欢先估值再去看股价的方法,他就更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些没有或者只有很低Cash flow的公司人人都喜欢了。
其次就是,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很难有一个长期稳定而不被超越的盈利保证。它的不稳定性更高,很难出现想可口可乐一样,七十年前同样口味的可口可乐五十年后还是有人非常喜欢。但是现在用的windows系统,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会不会就没有人使用了?不是没有人使用更新版本,而是没有人使用整个系统,因为有了更好的替代?科技互联网界会出现五六年间风云而又没落的人物,但是实业界很多都是几十年近百年的风云产品。就这一点,互联网并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资风格。
下面是他的自我阐述:
“对科技公司认识最深刻的人,我可能在全世界的前一千、前一万名都排不到。我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公司,我一般会把公司分为三类:“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以及“很难的公司”。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是我花半天时间就能够看出来的,而那些花了半天时间看不出来的,我也不会强迫自己花半个多月时间去看。我不会强迫自己花费很多时间在一个我不能“Figure out”的公司上。我不是天才,但是我在某一些领域比别人更聪明更有见解。我觉得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呆在那些你有优势的领域,不要随便走到别的领域去,你一定要有“Focus”,要“Stay Around”。 ”
“我们只买自己谙熟的生意。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懂可口可乐的生意。我却敢说,没人能看懂新兴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我在今年的BerkshireHathaway的股东大会上讲过,如果我在商学院任教,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评估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具体的估价,我会当场晕倒的(笑)。我自己是不知道如何估值的,但是人们每天都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