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嚴重提列不足的現象在經營狀況不佳的保險公司尤其常見,事實上,保險業的會計可以說是一項自己評分的考試,對於保險業者自結的財務報表數字,查核的會計師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意見,(會計師要的通常是一封,萬一數字發生重大偏差,可以用來撇清關係的客戶聲明書),一家面臨財務困難的公司,通常對於自我評分的要求都不會太高,以免真得經營不下去,畢竟沒有人會想要替自己簽下處以死刑的判決書。
而且就算公司有足夠的誠意,還是很難保證能夠適當地提列損失,我曾經說過一個關於一位旅居海外人士的故事,話說有天這位仁兄接到姐姐告知父親過世的消息,他回覆表示可能無法回到家鄉參加父親的葬禮,不過倒是願意負擔所有的喪葬費用,後來他果然收到一張4,500元美金的帳單,二話不說他立即付清,可是誰知不久之後,他又收到一張10美元的收據,月覆一月,皆是如此,他不解的詢問姐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姐姐回覆道:「哦!我忘了告訴你,爸的壽衣是用租的。」
保险业
在保險業經營中,有許多這類租來的壽衣,有時候這類的問題甚至會隱藏數十年不被發現,就像是石綿賠償問題,但一發就不可收拾,雖然這項工作有點棘手,但管理當局有責任適當的將所有可能性列入考量,保守穩健絕對有其必要,當損失理賠部門的經理走進總經理的辦公室說到:「猜猜發生了什麼事?」他的老闆,如果是老鳥,應該知道肯定不會是什麼好消息,保險世界的意外,對於盈餘的影響通常不會非常一致。
也由於存在著這種偏差的經驗,所以當有人盲目地認為產物意外險的損失準備由於反應的是未來必須支付的款項,所以在經過現值折算後,應該會小於實際上的負債,我個人認為這種想法有點可笑,當然損失準備若係經過準確估算,按現值加以折現或許可以接受,但由於幾項不可抗力的因素-舉兩個存在已久的問題,保單條款的任意延伸以及醫療通膨,使得損失準備長期以來處於提列不當的景況,折現只會讓原來存在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並且讓某些不肖公司平添迴旋的空間。
我必須說,告訴一家在獲利邊緣掙扎的保險公司總經理可以透過折現將損失準備降低,其結果就好像是一位父親告訴自己16歲的兒子可以自由地享受正常的性生活一般,我想兩者都不需要這種揠苗式的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