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看股市]重磅利好!上海突然甩出第三张王牌!这里燃爆了!
重磅!上海的第三座大型机场,终于要落地了。
11月24日,华夏时报报道,上海市官方媒体表示,上海市域面积紧凑,两座机场的空中航线占据了大部分的空中飞行区域,寻找到合适的、具有空域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通用机场,青浦是不二的选择。
实际上,早在2017年,上海的第三座机场就已经进入规划,这三年以来,上海第三机场的选址问题闹的沸沸扬扬。南通的海门、上海的崇明、奉贤, 甚至江苏苏州、浙江嘉兴,都与上海第三机场“传过绯闻”。
此次选址决定在青浦,其实背后有上海的三点考量:促进分流、强化一体、补足短板。
总而言之,自从长三角一体化被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之后,这片35.8万平方公里的冲积平原,其一举一动,都有“千年大计”的考量。
为什么要有“第三机场”?
“马太效应”促使下,上海必走这一步。
先横向对比来看,一线城市范围内,上海目前拥有两座机场,虹桥机场(4E级)和浦东机场(4F级),北京也有两座,分别是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还有广州的白云机场,以及深圳的宝安机场。
从机场等级来看,每个一线城市都起码拥有一个“4F级”机场,北京有两座,其他三个一线分别只有一座,全国一共有16座。
所谓“4F级”是机场的最高等级,可以简单理解为等级越高的机场,能起降更大的客运飞机。此项分类的标准,主要考量的是省一级地域客流,以及落成条件。
那么这也就带来一个结果,并不是当地民用航运客流庞大,就可以兴建“4F级”机场的,还要考量当地有没条件落成。
比如说上海虹桥机场(4E级)在1971年由军民合用改为民航专用之后,因为离市中心较近(13公里),不太具备扩建成4F级的条件。
所以在1999年,距离市中心将近40公里的浦东国际机场开始投入运营,两座机场互为补充,到了2019年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经接近1.2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近405.8万吨,航班起降架次近7.8万架次,公务机起降5708架次。
而尴尬的是,这两座机场加到一起的设计客运总量为1.2亿人次每年,也就是说,上海的两座机场,已经“超载”了。
当然,这里不是说两座机场每年最大只能承载1.2亿人次,而是最初的设计方案将体验、效率等等因素都考虑其中,一旦超过这个设计客运总量,就代表这里的机场应该更新换代,或者另辟他径了。
那么如之前所说,4F机场的落成需要考虑场地条件,比如北京,首都机场渐渐“超载”,那就直接再起一座大兴机场,地方有的是,建就是了。
海,官方也已经定调,上海市域面积紧凑,而且两座机场的空中航线占据了大部分的空中飞行区域。
那怎么办?分流,将两座机场的一部分功能剥离出去。
长三角的“内机场” 来了!
这是一座承担“特殊任务”的机场。
从官方目前披露的资料中,我们得知,上海第三机场的主要任务是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航拍、空中测绘、农林喷洒等。其中,新机场将不承担“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三大任务。
那么,上海第三机场将于他的两位“兄弟”大不相同,虽然也被定位为大型机场,但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商务机以及游览飞机的进出。也就是说,上海现有的两大机场2019年起降的5708架次公务机,将悉数被这座上海第三机场承担。这一点对于青浦当地的利好我们后面再说。
最激动人心的是,这座机场还将作为面向长三角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什么意思?意思是上海正在补完自己的短板。
据上海官方媒体表示:
上海目前的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薄弱、分散,全市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布局,早先注册在上海的整机企业,因为没有飞行空域等原因,纷纷落户外省市。
而苏浙皖三省则利用上海的溢出效应,出台通航引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并同步配建了多条通用航空跑道。
以上,看到没有,上海也有自己的短板,虽然此前国产大飞机C919,是在上海总装下线的,但整个上海,甚至整个长三角的通用航空产业都缺乏一个领头羊。
实际上,近来随着国内低空限制逐步开放,对于国内各大城市群来说,通用航空产业是摆在眼前的机会。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通航企业509家,全行业通用航空器在册数量为2913架,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314座。而整个长三角区域的通用航空机场目前只有10个。
上海官媒直接表示:上海如果不及时补上这个短板,必将缺失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也会拖累整个长三角的通航产业发展。
以上,说完上海第三机场对于整个长三角的意义后,我们再来讲讲第三机场的所在地青浦。
显而易见的是,第三机场的落成,以及其通用机场的定位,一定会为青浦带来肉眼可见的发展机会,而事实上,作为上海区域内的16个卫星城之一,青浦近年来被“宠爱”的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