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就大涨38.07%,当时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成为了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阿里巴巴的股价最高涨至211美元,相比之前的发行价最高涨了3倍多。
中国甚至是全球的互联网巨头在美国上市,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说不出的隐痛。
如今,这事出现了转机,正如港交所李小加所说:远走的人终有一天要回家!
6月17日,阿里巴巴方面再度传出重磅消息,公司准备将美股普通股拆分成八股,理由是增加未来筹资活动的灵活性。
早在上周周四(6月13日),市场就传出消息阿里巴巴已经向香港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融资200亿美元。
虽然阿里方面不予置评,但是趋势已经形成!
二次进宫 这次不一样
其实阿里巴巴与港股方面并不是第一次打交道!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第一次涉足资本市场就是在港股,当时的股票代码是01688.HK,上市首日股价就大幅高开,随后股价最高飙涨至41.8。
但是接下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阿里巴巴的股价一路杀跌,5年之后,2012年2月份,阿里巴巴宣布,以每股13.5元进行私有化。
港股IPO的时候价格是13.5,私有化的时候也是13.5元,阿里巴巴实现了平稳退出。
当时还被市场诟病说阿里享受了香港5年的无息贷款,最后一拍屁股溜了。
2年之后,阿里巴巴再次登录美股,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而这一次,市场又传出阿里巴巴要杀个回马枪,重新回归港股上市,计划融资200亿美元,难道阿里又缺钱了?
不是的,根据阿里巴巴的财报,截至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账面上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985亿,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看不出一点缺钱的样子。
如果说是因为港交所在2018年修改了《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那也不可能,港交所同股不同权只是阿里回归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美股也是同股不同权,没必要从一个地方换到另外一个地方。
老美阴晴不定 回归已成潮流
2018年以来,一个开放的美国已经逐步沦为一个封闭的美国!
见不得别人比它好,只要比它好就四处打压,从中兴到华为,让我们越来越觉得老美并不是那么开放包容。
这些事件给中概股敲响了一个警钟,尤其是这些巨头企业,未来可能在美国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
从行动上来看,美国确实也有这方面打算,根据同花顺消息,近日美国国会多名议员提出法案,要求对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实施更加严厉的监管。
美国民间方面也开始表现出对于科技股的各种不友好,像谷歌、FACEBOKK也多次因为隐私问题备受指责,连美国本土的企业都是如此,更何况中概股。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鼾睡。
身处国外的企业,如果被美国一旦盯上,那么所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华为就是个例子!
不止阿里巴巴,中概股回归已经是大势所趋。
今年5月24日,国内芯片行业巨头中芯国际决定主动从美国退市,并已经得到董事会批准。
网易创始人丁磊曾表示会考虑会A股进行上市。
百度李彦宏也曾表示:任何时候政策允许,我们会尽早回归到国内的股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阿里巴巴的回归,未来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将会挥手华尔街。
目前根据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的资料显示,现在总共有156家中国公司,包括11家国有企业,在美国的三大交易所上市,总市值高达1.2万亿美元。
互利双赢 港股A股齐头并进
如果阿里巴巴回归港股上市之后,终将会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无论是对于阿里巴巴还是港股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要知道虽然目前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是港股市场的上的成交量每日也就在千亿港元左右,都不如A股熊市时期的成交量,更别说跟美国和日本相比。
并且我们昨天(6月16日)也说过,目前港股市场上,股价低于1元的仙股达到900多只,占全部港股的比重达到44.5%。这些仙股如通死尸一般,压根就没什么交易量。
对于港股来说,仙股随它去置之不理即可,反正没人买,此时的港股其实更需要新鲜血液。
而像阿里这样的巨头回归将会进一步活跃港股的交投,大幅提高香港股市的成交量。
根据花旗银行的预测,如果投资者买卖阿里的股票跟腾讯的股票兴趣类似,那么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将会增加10%-15%。
不仅如此,阿里的回归也会吸引越多越多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更加进一步的稳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直接参与到港股市场,分享科技发展的福利。
除了港股之外,6月13日,科创板宣布开板,截至到目前为止(6月17日),已经有睿创微纳 、福建福光 、华兴源创 、天准科技 、安集微电子 、微芯生物等6家企业提交注册;另外还有交控科技、澜起科技、南京微创医学等5家公司通过审核,过会率机会是100%。
A股的注册制已经来临,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科技型企业也会在科创板上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红利。
最后,无论是港股也好,A股也罢,现状如何,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