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减值计提,中间存在什么问题?
上市公司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计提减值的资产如果在以后年度出现价值回升,对短期性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可通过损益转回减值准备。但新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石油天然气井及相关设施及铺助设施设备、无形资产(含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商誉等长期资产一经确认计量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种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
由于资产减值判断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验证减值计提合理性难度较大,因此,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计提操纵利润情况也经常出现。资产减值常见的问题有,第一情况是减值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第二种情况恰恰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可能过度进行减值计提譬如有些上市公司当年业绩已经亏损,干脆一次亏个够,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来个“洗大澡”,或者当年经营情况特别好,公司希望隐藏业绩,也有动机进行大幅计提减值,从而导致资产虚低和利润虚低。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做文章,尤其是一些sT公司和PT公司,在通过经营执亏无望的情况,采用先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然后再在今后转回减值准备,从而实现扭亏。因此,投资者要对上市公司大额减值计提或转回现象加以关注,分析其合理性和背后可能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