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百货股的行业背景
统计数据表明,百货商店业自2003年以来业绩增长能力逐步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由2002年的5.05%提高至2005年中期的25.97%,焦户业务利润则由2002年的4.12%提高至2005年中期的29.55.%。从单季度主营业务利润率来看,2004一年第一季度以来基本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4年第四季度至2005年,该指标一直维持在15.9%以上的较高水平。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近年来呈现出探底回升的趋势,虽然目前仍明显低于两市平均水平(2005年前三季度全部A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28%),但至少让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持相当乐观的预期。
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2005年第三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7月、8月、9月分别同比增长12.7%, 12.5%和12.7%,环比增长0%、2.15%和9.01%。
商品零售价格小幅回落。2005年第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食品类价格指数继续小幅回落,但服装、化妆品、日用品、家用电器等商品价格指数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显示零售企业依旧保持较高的景气度。未来物价稳定将有利于增加消费者信心,从而刺激更多的消费支出。
行业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有助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商务部针对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通道费用和账期进行规范性限制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已对外公布,对优势企业的影响中性偏好。强势零售商可以通过增加进销差价将利润由其他业务利润转移至毛利中,或是通过OEM增大自有品牌的比重提高整体盈利能力,而大多数中小零售商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从而导致企业倒闭的危险。行业制度的规范,最终将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2005年以来,部分百货商店类个股表现出多年未见的强势,Wind百货商店指数累计上涨14.97%,跑赢上证指数约19个百分点,呈现主流资金集中吸筹的迹象。结合公司报表来看,百货商店业维持了较好的业绩水平。正是这一特征,使其在弱市中成为主流机构首选的防御性资产。
总体来讲,百货业目前处于景气度较高的时期,而像广州友谊、益民百货、重庆百货、银座股份等个股也得到了基金、券商等主力机构的充分挖掘。
“十一五”规划将“扩大内需”确立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这当然对百货零售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从短期来看,百货商店类个股在其股价纷纷回升至合理估值乃至略有高估的水平之后,却面临经济增长减速所带来的消费需求增长放缓这一制约因素。此外,外资零售业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速,其良好的管理水平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国内零售企业无法比拟的。可见,国内百货零售业正同时面对着“内优外患”。
值得注意的是,百货商店业200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长开始呈现一定的下滑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由中期的25.97%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5.51%,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也由中期的29.55%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8.33%。这是因为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零售业特别是占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百货业的利润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部分不可持续的短期因素,随着这些短期因素的逐步消失,其利润增长也将逐步减缓,2005年第三季度开始的行业利润增幅下降实属合理现象。
此外,广为投资者关注的“商业地产升值”问题并不能成为判断零售类公司价值的依据。商业地产作为零售企业的重要经营场地,是不可能将其变卖套现以实现收益的。实际上,在企业净利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资产重估,净资产的增加反而会降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综合市场各方观点来看,百货零售板块在经历整体炒作之后不得不直面投资者的理性思考。升值题材并不现实,而各家公司也不会同样程度地得益于消费需求的增长,真正能够起到防御作用的公司恐怕也只是屈指可数的那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