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价的攻击波动形态中,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攻击通道(这里以上攻阶段为例,下跌阶段时反向理解)。
这条攻击通道,由一条“无形”的通道上轨,和两条“有形”的均线组成的通道下轨共同组合而成。
通道上轨属于股价自身攻击排列而形成的压制性轨道,是以股价的最高价连成线而形成的“无形轨道”。
通道下轨大多是由两条有形的均线来表现,也就是双下轨。比如,某股价沿着5日和10日均线组成的通道下轨,或10日和21日均线组成的通道下轨形成向上的攻击。对于有些股价波动高低价差比较大的个股,也可以用5日和21日均线组成通道下轨来进行监控。
但这里所讲的攻击通道有一个特点,与一般意义上的画线通道不同:这个攻击通道不是简单的直线通道,而是具有“弧线”的特征。为什么呢?
因为股价在向上攻击中,一般刚开始时,攻击速度比较缓慢,形成的通道上下轨道也比较窄。而随着股价在攻击中地不断加速,每天的上下价差在不断地拉大,这条通道的角度也会逐步向上倾斜,攻击通道的宽度也会加大。
如果股价进行短时间的震荡整理时,攻击通道还会有“收窄”、“扩放”的现象发生,所以,也会使得波动运行中的攻击通道宽度不断的出现变化。但只要股价不出现连续性加速使攻击通道上轨和下轨之间的“乖离率”拉开太大,那么,攻击通道的一般宽度变化就是正常的波动变化。直到股价完成本阶段的攻击动作后,两条下轨均线发生交叉封闭现象。该段攻击通道才算结束使命。
BOLL布林线指标就是这样一种监控指标。但我们要从股价自身形成的“攻击通道”中,结合均线的变化,来分析把握股价的运行状态是处于哪一个阶段中,就会比BOLL指标更贴近实际。
当然在分析中结合进BOLL指标的数据值,又不拘泥于BOLL指标通道的限制,就会解开BOLL指标中股价在强势时突破指标上轨后的分析谜局。将股价、均线、BOLL三者结合起来监控股价的攻击通道,在实战中既贴近实际又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