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快速反弹,从3.45%,几周时间就反弹到了3.61%,市场利率上升很快,说明市场缺钱严重,而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也是贬值不断,离岸价上周再度迫近1:7的关口之前。但随后央行上海总部通知,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的三个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通知当天人民币开始反向升值,目前离岸价收在6.83。于是大家好像发现了规律,似乎每次1:7的关口前,都有一种力量出来护盘。
{!-- PGC_COLUMN_CARD:{"thumb_url":"http://p9.pstatp.com/large/a1450004558d1ec5e02f","title":"可转债魔法书","author_description":"齐俊杰-齐俊杰,资深媒体人,在新浪财经、凤凰财经、金评媒等专业化平台开有专栏。干过电视,当过编导,报纸上码过字,杂志上写过稿,就喜欢在财经的地盘上叨逼叨,我只为真相带袋盐!","price":10,"sold":0,"column_id":"1608827290506259"} --}
如果再叠加现在下行的经济和跌跌不休的股市,那么下一步,我们的政策到底该怎么走,很多学者提出了两个方向的选择,一个是加息,另一个是降准。对此很多朋友也在知识星球的齐俊杰的粉丝群里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去?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方向的利弊。
我们先看加息,加息是有依据的,因为9月份美联储很可能开启年内的第三次加息,而全球央行似乎也都在退出货币的宽松政策,纷纷开启加息之旅,就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央行跟随加息似乎可以增加人民币的内在价值,让人民币汇率更加稳定,不至于快速贬值。另外,也可以抑制通胀上行,但问题是弊端似乎更明显一些,加息会进一步提升市场利率,让资金更加不活跃,抑制实体经济,抑制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乃至债市,都是利空。而这些东西反过来可能又会影响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在国内干什么都不赚钱,所以就会再次造成外资撤离,形成大规模换汇需求,人民币可能会因为供需矛盾,而产生贬值压力,这个基本抵消了人民币内在价值提升的利好。所以总体看,现在加息是弊大于利,人民币利好效应会被经济的抑制作用抵消。
其次,我们再来看降准,降准的好处是,释放流动性,增加货币供给,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下来,有利于股市和债市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增长,缓解企业融资困局,也可以支持宽财政的国债发行,减少国家和地方的利率负担。而弊端则是,宽松的货币势必降低人民币的内在价值,有可能会加速人民币的贬值,短期经济复苏可能是个渐进式的过程,但汇率可能会率先反应,更多的游资和跨市场套利的资金,会撤出中国,造成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人民币贬值反过来又会带动资金撤离,形成一个资金失血的循环,资金缺乏,会对于股市和债市形成抑制。所以,降准的好处在于国内实体,而风险在于汇率所影响的资金流出。
似乎二者都是有利有弊,都是两头堵的局面,那么我们到底该往哪边去?确实是个难题,总体来说我更倾向于降准,因为现在人民币贬值,似乎我们并不是特别的担心,比如我们看到从4月到现在,我们的人民币快速贬值,但是我们的外汇占款还在攀升,数据显示,7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增加108.17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7个月增长,增幅还创下2015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这就说明,央行并没有用自己手上的外汇去干预汇率,而是主动的放任了他的贬值,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说明起码7月之前,他是在希望人民币贬值。直到1:7的关口前,央行才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导向,但仍未动用外汇。说明干预的态度仍然不积极。既然态度如此暧昧,当然也就更不会,冒着让国内经济下滑和利率上升的风险去加息了。
其实对于央行来说,继续降准倒是个不错的选择,现阶段他并不在意汇率,而且在汇率上他还有的是办法,比如继续提高远期结汇的风险准备金到40%,一下就把杠杆缩小了,提高了做空成本,估计汇率就会快速反弹,再不济他要真想稳定汇率,拿出一点外汇,往市场里一扔,估计汇率立马就能稳定下来。所以对于汇率这块,是他想不想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汇率贬值,还有利于出口,正好降低了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以,最佳的策略应该是降准的政策组合,一方面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缓解国内利率压力,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同时用政策预期去干预外汇市场,必要时动用外汇储备吊打空头,第一阶段汇率贬值应该差不多了,美元兑人民币维持在7左右,别超过7.4。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既对冲了外部矛盾促进了出口,又不至于丧失信用,如果太激进以后就不好办了,毕竟我们还是国际储备货币,也还要搞一带一路,年底还有G20峰会,如果做的太过,日后就不好相见了。
至于加息,那是我们去年的判断,当时外部环境还没变化,所以我们会被要求强守汇率,还想减少外汇储备损失,就只能不断加息。现在既然撕破脸了,汇率不用守了,跟随美元加息也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所以我们也看到,3月的时候央行是跟着美联储提高了MLF的利率,而6月份就按兵不动了。那时候央行的态度就已经转变了。所以宏观本来就是灵活多变的,应对肯定也要随着变化而变化。这就好比,我们确实说看见绿灯应该踩油门快速通过,但突然飞出个电动车,你是不是也得带一脚刹车呢?